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烟云 > 第三章 国殇【三 上】

第三章 国殇【三 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起来,起来!”安禄山从御案后走出,双手搀扶起泪流满面的宇文至,“其他几个仇家的头颅,你就得自己去取了。朕给你两万骑兵,一千曳落河。让你去将王明允驱逐,替朕打开西进的门户,你可愿意?!”

只是,这种赤裸的现实让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不是针对宇文至坦诚,而是针对自己麾下的一干心腹爱将。原来他们从一开始,他们就都没跟朕说实话!原来他们心里都有一本各自的小花账!那在他们眼中,朕这个皇帝又算什么?当朕是李隆基那个丝毫不懂军的务糊涂蛋么?还是觉得朕人老耳聋,已经没力气再约束他们了?!

注1:米筹木图,古代沙盘,用于推演军情。

国殇【三 上】

酒徒注:前几天病了,一直没力气写字。抱歉。

“正是!”提起当日的选择,宇文至的眼睛就又开始红,胸膛里仿佛憋着一团火,随时都可能喷射而出。

看到宇文至眼里的询问意味,严庄将脸轻轻别偏一些,尽量不与他的目光相接,“你刚才说孙将军的战报里边,一直没弄明白安西军中到底有多少陌刀手。作为大宛都督府的副都督,这个数字肯定瞒不过你。但严某却认为,光凭着一伙陌刀手,不足以左右战局。毕竟孙将军麾下,也有近千曳落河在。同样是精锐中的精锐,同样从来没遇到过对手!”

“跟着王明允,就不能给封常清报仇了么?要知道,此刻李唐正处于穷途末路,你们这一万精锐,对他们君臣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以李隆基老儿的秉性,为了换取你等的忠心,抛一两个太监和权臣出来让你等出气,还是不会吝啬的!”

在最早于丞相府中分析军报时,严大人可是没这么说过。宇文至清楚的记得,当时,自己也是把局势用同样的说辞分析了一遍。严庄闻听之后,立刻怒不可遏地拍案大骂孙孝哲轻敌误国。誓言要将真相奏明圣武皇帝陛下,及早作出处置,防患于未然。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又突然改变主意了?莫非这几天跟孙某人之间,又有什么新协议了不成?

“陛下明鉴。从大军进入疏勒那日起,王明允那厮其实已经猜出封帅遭遇到了不测。却始终不愿意相信,并且刻意向属下隐瞒消息。直到亲耳听到了小太监证言,还兀自想着如何把李隆基父子从里边摘出来!只针对奸臣贪官,不反皇帝!”宇文至咬牙切齿,双目含泪,“殊不知,下旨杀害封节度的,就是李隆基本人。若没有昏君的首肯,几个太监,又岂敢冤枉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草民知道跟在王明允那厮的后面,永远不可能替封帅报得了仇。所以,所以一怒之下,才弃之而去!”

“严大人客气了。赐教的话,草民不敢当。如果哪个地方大人认为草民刚才没说清楚,请大人直接指出来,草民一定会重新推算,以免误导了陛下和大人,进而耽误了军国大事!”宇文至微微楞了楞,看向严庄的目光里带了几分不解。

“做得好,快意恩仇,才是我辈男儿所为。若是一味地瞻前顾后,又能成就什么大事!”安禄山拍着手,大声喝彩。“你不必难过。想报仇,朕给你机会便是。边令诚那厮此刻就在长安,朕之所以留着他,取的乃是千金买马骨之意。但人头算是寄放在朕这里的,待明年开了春,你随时都可以拿走!”

“嗯,嗯!”几声咳嗽,及时打断了安禄山的思绪。放眼整个洛阳朝廷,论及对安禄山的心思把握,无人能及得右相严庄。如果大燕国皇帝陛下因为今晚宇文至的话,就要生起整顿军纪的念头,他可就成了所有手握重兵武将们的公敌了。这种自寻死路的事情,严庄绝不肯做。见宇文至还在滔滔不绝,赶紧轻轻咳嗽了一声,笑着插嘴:“宇文将军不愧为封节度的高徒,单凭着几份军报,就把整场战斗分析得如同亲眼目睹一般。然而严某却有一处关键点还是不太明白,请宇文将军不吝赐教!”

“谢陛下恩典!”宇文至直挺挺跪下去,用力叩首。

想到自己当年在范阳节度使任,如何利用李隆基的昏庸糊涂,而虚报战功,进而拥兵自重。安禄山心里就一阵阵发苦。果然是六月债还得快,安某在洛阳连龙椅还没坐热乎呢,倒有人准备学安某当年的手段了!该死,朕绝对不能纵容这种苗头继续下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