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阴【五 上】
立刻有将领下去执行命令,很快,所有参战弟兄就被各自的顶头上司领到了不远处的向阳山坡,端起盛满烈酒的马皮口袋,轮番畅饮。
"都说叛军厉害,也没长着三个脑袋,六只手臂么?"初战告捷,新兵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边用干草擦拭兵器的血迹,一边笑嘻嘻地小声议论。
王洵自己又喝了小半碗酒水,活动了一下发酸的胳膊,然后,又命人倒了一碗烈酒给马跃,笑着吩咐:"你也来一碗,别客气。此间甚冷,出汗之后最容易受风!"
这可算得马跃听都没听说过的奇迹了,在他的印象中,"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便是罕见的大捷。而此战,安西军的老兵、新兵的损失全加在一起,恐怕也就是五百出头。却几乎全歼了孙孝哲麾下的四千叛军。此等辉煌胜利,又岂能用"大捷"二字来形容?
连个正式招呼都没打过,就先给一碗烈酒。这个见面方式不可谓不别致。校尉马跃又楞了楞,接过酒盏,仰首而尽。
"不必!"负责传令的亲兵摆摆手,制止了马跃的多余动作,"战场之,见任何人都不必解下兵器。"
也许是对这样的胜利早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三位得力属下并不像马跃那样兴奋。皱着眉头想了想,由周姓旅率代表大伙说道:"校尉大人千万别小看了孙孝哲,此人输在咱家大将军手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能迅速重新振作起来。"
"唉!唉!"马跃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了,连声答应着,回头去找三名得力属下征询更多建议。周、崔、霍三位旅率显然也没单独被王洵召见过,咧了咧嘴,做出了一幅爱莫能助的神情。
在胜利的喜悦下,马跃并没觉得弟兄们的话有多过分。尽管在不久之前,他还是朝廷册授的明威将军。向旁边走开几步,笑着跟三名得力部属搭话:"照这样子,估计用不了太久,弟兄们就可以拉上战场了。咱们安西军原先就吃亏在兵少,等选锋营的弟兄都合了格,打到长安城下也不是什么……"
值此之际,恭敬不如从命。反正自己已经加入了安西军,即便因为一时失礼被撤掉校尉差遣,做个小兵也心满意足了。抱着豁出去了的心情,马跃没再跟传令亲兵过多客气,把横刀重新挂回腰间,大步朝召见自己的人走去。
其他各位由安西军老兵充任的旅率们的表现也与周、崔、霍三位类似,不求多立战功,但求自己一方损失最小。饶是如此,滞留在战场的敌军还是很快被砍杀、俘虏干净。当周围的呐喊声也渐渐弱了下来,选锋营校尉马跃终于从战斗的狂热中清醒,兜转坐骑,讪讪地走回。带着几分愧疚清点队伍,三百名弟兄全部俱在,只有十几人受了非常轻的小伤。其中还有半数是自己从山坡往下冲时不慎跌倒造成的,根本造不成大碍。
"还喝么?"王洵身丝毫没有大将军的架子,看见马跃喝得痛快,笑着抓起一个装酒的皮口袋,直接丢进他怀里。
到了此时,周、崔、霍三位旅率身老兵的风采就展现了出来。他们并没有像马跃那样如醉如痴砍杀叛军,也没有像队伍中的年青士卒那样不顾一切捞取战功。而是竭尽全力约束各自麾下的弟兄,让他们保持基本队形,以免逼得敌军困兽反噬,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马跃接了几下,才勉强没有让皮袋脱手。笑了笑,大声回应:"已经足够了。多谢大将军抬爱。里边的酒,末将还是留起来,等胜了下一仗再饮!"
光阴【五 上】
"要我说,朝廷就该把所有兵马,都交给咱家大将军统率。反正交给别人也是浪费,不但打不了胜仗,还得咱家大将军千里迢迢去救!"提起王洵的战绩,所有士兵,哪怕刚刚加入安西军不到一个月,都是满脸自豪。
此刻的王洵已经在亲兵们的帮助下跳离了马背,当着众多弟兄们的面儿,解去沉重的铠甲,露出里边被汗水湿透的袍服。有人取来一件羊绒大氅,替他披在肩头。另外几名亲兵则端过来一个皮口袋,将里边的烈酒倒进了铜碗里。
他的话得到了一片附和之声,"那是,咱家大将军就是叛贼的克星。从七月起到现在,哪会儿让叛贼讨过半分便宜去?!"
"让弟兄们也都喝几口暖暖身子。然后寻向阳避风处歇息半个时辰,小心别着了凉!"接过酒碗,王洵狠狠地灌了自己几口,然后大声吩咐。
"那要看他们以前遇到的对手是谁?我听人说,半个多月前,灵武那边六万多将士,一个照面就被叛军给打趴下了。要不是咱家大将军及时赶到,估计连个收尸体的人都剩不下!"有些士兵耳目灵通,压低声音传播道听途说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