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唐【七 中】
这个宅院原本属于李唐皇室,专门用来饲养斗鸡,全盛之时,里边的斗鸡有五千余只,在哨子的命令下结阵而舞,每次都能博得龙颜大悦。李隆基父子“西狩”之时,由于歹徒趁火打劫,院子里的斗鸡数量骤减到了四百余。后来虽然又略有恢复,规模却始终没法达到全盛时水平。
“啊?!”宋武楞了楞,有些不明白贾昌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消沉。“大人那一身绝技……”劝慰的话说到一半儿,他又将其吞了回去,“我是说,我是说,大人训练斗鸡的本事,如果没有个传人的话,真的有些可惜了!”
贾昌也懒得跟这些人计较,骑着马,埋头赶路,不一会儿,便回到了自己靠近西苑的一处宅院里。
“有什么可惜的!”贾昌笑着摇头。“终归不是正业。你呢,重建大唐之后,你准备干什么?!打回安西去么?还是留在中原?”
西京留守张通儒擅长弄权,平素就连李归仁对他都要忍让三分,底层将士更是轻易不敢得罪。巡夜士兵看到了令箭,又看到了手持令箭的人是贾昌,赶紧陪了个笑脸,快速让到路边。
“令箭拿到了么?”其中一名白净面孔少年压低了嗓子询问,声音绵软清柔,带着明显的长安味道。
“他们都说贾某是佞臣,是小人。贾某就要让所有人看看,是贾某这个佞臣更对得起大唐的俸禄,还是他们那些正人君子!”贾昌的情绪显然有些激动,四下看了看,低声补充。
今晚又是一个灯火辉煌之夜,隔着老远,便能听见院子里的管弦声贾昌不想打扰前院的客人,在侧门处下了坐骑,将马缰绳丢给贴身亲卫,迅速别了进去。穿花园,过水榭,一路上绕过几处欢宴所在,直奔自家内宅。内宅门口,早已挑起了两盏大红色的灯笼,守在灯笼下的家丁见到贾昌,眼睛迅速向周围扫了扫,然后用手指拉住门环,轻轻用力,“吱呀”一声,木门洞开,将里两个熟悉的面孔露了出来。
“贾大人不是佞臣!”宋武轻轻摇头。忠奸善恶,在这个时代怎容易分得清楚。高仙芝对大唐倒是忠心耿耿呢,却被朝廷以贪污军饷、消极避战等罪名诛杀。而现在的安西军主帅王洵,处处不给朝廷好脸色看。却没人敢公开指责他任何不是。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底层将士没有资格玩皇帝的女人,在外院赌上几把斗鸡总是没问题的。再加上贾昌为人大气,说话风趣幽默,对谁都不摆架子。很快,便跟叛军上上下下打成了一片。非但孙孝哲、张通儒、安庆忠等人对他很客气,底层的小校士卒,也每每以能与贾大人交往为荣。渐渐的,其名下的各个斗鸡场和产业,便成了长安城中非常特殊存在。即便已经到了宵禁时刻,依旧灯火通明。非但长安、万年两县的衙门不敢干涉,夜间巡视的兵卒,看见之后也都绕道走。
“我…”宋武被问得楞了楞,无言以对。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答案。
大唐【七 中】
“令兄也不是!”贾昌迅速投桃报李。“我跟令兄打过交道,他虽然爱钱,却不是一个坏人。若是朝廷能早日采纳他跟杨国忠的建议,安禄山怎可能反得起来?!”
一年多来,孙孝哲麾下的叛军大部分时间都被憋在长安城里,百无聊赖之际,贾昌家便成了最好的休闲去处。后来孙孝哲因为作战不利被撤换,李归仁接任,也是有事没事往贾昌家里跑。嘴里喝着当年专供皇家的御酒,怀中抱着当年伺候皇帝陛下宫女,眼睛里欣赏着当年给皇帝唱的歌舞,顺道再赌上几把斗鸡,其中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
宋武苦笑,不再接对方的话茬。最初闻听哥哥的死讯之时,他曾经想过,日后用自己的功劳,换取朝廷对哥哥平反昭雪。但是现在,这种心思却非常淡了,淡到几乎不愿意提。哥哥宋昱是忠臣也罢,是佞幸也罢,都已经死去了。人死不能复生,至于朝廷和史官怎么评价他,那是别人的事情。宋武不想管,也懒得管。
没有了足够数量的斗鸡,原本车水马龙的门庭原来便空旷下来。安乐侯贾昌耐不住寂寞,便拉了许多生活失去着落的梨园子弟到自己家闲住。这些梨园子弟以前都是伺候皇族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填词谱曲也是一挥而就。很快,便使得院子重新恢复了热闹,夜夜笙歌不断。
贾昌也沉默了一会,然后突然笑了笑,带着几分凄凉说道:“等此件事了,贾某准备关掉这里和城中其他斗鸡场,告老还乡!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几百只能下蛋的鸡,种几亩菜,过自己的逍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