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多给年轻人机会
而且徐晃还听说了,罗征是不允许治下百姓饿肚子的。
也只有罗征这种能善待大汉百姓,真正对部属好的诸侯,才值得他徐晃卖命,杀人太多不是问题,只要不是大汉百姓就行;名声太臭也没问题,只要祸害的不是百姓就行。
徐晃草根出身,对士族门阀素无好感,更不会在乎罗征的名声。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一介降将,连罗征的面都没见,就能镇守弘农数月。
只此一点,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徐晃将心比心,都觉得若是换了其他人,别说让自己一个连面都没见的降将率领八千降军镇守弘农这样的门户重地,只怕第一时就就会解了自己的兵权。
特别是能救治的伤兵若不及时救治,造成伤兵伤势恶化残废甚至死亡,只要不是确实没有条件救治,当值负责救治伤兵的军官可是要被砍头的。
这样的军规,既让河东兵难以接受,又觉得西凉兵实在命太好了。
给这样的主公卖命,就算死也值了。
在那些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诸侯眼里,军队只不过是手里的工具罢了。
就算再仁善的诸侯,能让士兵们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罗征能如此大量,徐晃没有理由不心怀感激。
尽管还是被调来了长安,但这已经无关紧要。
想想麾下的八千河东将士这几个月来滋润的生活,徐晃就觉得罗征占据河东,对河东将士和百姓来说,非但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麾下的八千将士不用再饿肚子了,而且还能和西凉军一样,都能吃到肉。
每月还能按时领到军饷,虽然全都折成了粮食发放,但这年头,粮比金子贵,而且量还不少,没有人会嫌弃,每月二石粮,养活家小是绰绰有余了。
罗征能如此善待麾下的士兵,是徐晃下定决心彻底投靠罗征的主要原因。
徐晃出身贫寒,当兵十余年,深知战争的惨酷和士兵的难处。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其他的出路,谁愿意提着脑袋当兵搏命,而往往大多数时候,就算出来当兵,也要经常饿肚子吃不饱饭,想养活一家老小都难。
罗征虽然凶名赫赫,或许双手沾满了血腥,但至少对自己的部部还是很能体恤的。
仅这一点,对于徐晃来说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