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田亩,就是按照你家所有拥有的土地面积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交纳,丁口则是按照家中人数交纳人头税。另外,男丁每年还得自备口粮给官府修桥、铺路、修渠,这就是所谓的徭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往周楠中了秀才做了县学生,按照大明朝的法律,每年可以免除二石赋税,且不用服役倒不觉得什么。现在他被革除了功名,该交的赋税一粒米都不能少。
周楠听完云娘的话,面色大变。在心中飞快地计算了一下,靠着家里这十亩地,忙碌半年,别说原始积累,能活下去都够戗。难怪周杨对自己突然钻出来的大哥反应那么激烈,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你多吃一口,家里人就少吃一口。
这还是嘉靖年间的太平岁月,如果换成崇祯那样的大灾年,又是辽饷又是练饷又是剿饷的一系列加征下来,老百姓也只能去死了。
看着郁郁葱葱的水田,看到田里忙碌的村民,看着瓦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这副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却让周楠心中一阵发冷。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吃她不软不硬地一顶,慈姑哼了一声:“我家汉子自然有要紧事要做,关你什么事?”
周楠朝云娘递过去一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和慈姑吵。云娘性子柔,根本就不是这种乡下妇人的对手,和她吵不值当。
他舀了一碗干饭,慢慢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问:“云娘,咱们家地里的收成如何,每年要上缴多少税赋?”现在既然做了大明朝的小地主,有产者。要想活下去,这十亩地还真要好生经营一番,毕竟这是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慈姑插嘴冷哼:“什么你家的地,这是老周家的。”
云娘回答说,地里每年出产粮食一石半,扣去半石种子粮,还余一石。
何况自己根本就不是农夫,地里的活两眼一抹黑。
现在他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咬咬牙就能挺过去,将来习惯了就好。可现在一计算,自己先前的坚持也变得毫无意义了。
“不对,不对。”周楠面目狰狞。
“十亩地,十石,两千多斤,六口人吃饭,日子是过得够苦的。”周楠微叹一声,他以前自己做饭,每天大约吃一斤米饭,一个月三十斤,半年就是三百斤。一家六口,半年下来就是一千八百斤。耗费粮食,大约六百斤的样子。
不过,现代人油水足,粮食吃得少。在明朝,普通人家一个月见不到两次荤腥,成年壮劳力,一顿饭消灭一斤干饭轻松愉快。如此算来,这两千斤粮食勉强混个肚圆。
不对,还需要交纳赋税。
云娘又解说了半天家里每年需要交纳给国家发赋税,顿时让周楠如同五雷轰顶。
明朝的赋税分为田亩、丁口和徭役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