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节 公考(2)
平均一个时辰就能审阅两三百份。
总之被淘汰的人里,大部分都是类似的奇葩。
只有少数几个是真的缺乏常识,答的一塌糊涂,错的乱七八糟。
胡建一见,就知道了,陈万年和自己一样,遇到了许多奇葩。
于是会心一笑,嘻嘻笑道:“陈县丞,这些书简要不要拿起给殿下和张侍中再看看,万一错过了大才,就不好了……”
“大才个p”陈万年知道胡建在和自己开玩笑,忍不住吐槽:“彼辈若也能算所谓的大才,那我老陈就是贾长沙,就是枚淮阴(枚乘)了”
理由很简单:新丰庙小,容纳不了这些大菩萨。
地方上也不需要没有用处的文人。
要卖弄文学,麻烦出门向北,去长安城。
或者转头向东,雒阳也有很多喜欢文学的土豪嘛。
所以,陈万年毫不犹豫的将那份竹简丢进了垃圾堆里。
两人一边笑,一边继续阅卷。
在当天晚上,就基本上完成了阅卷工作。
毕竟,这比后世小学老师批阅学生的作业还简单。
小学老师批阅小学生昨夜起码还要写评语,还要根据学生的过去表现,予以打分。
但他们两个却只需要对照标准答案,看看合格不合格。
这还不算什么
更夸张的是,有人在竹简上就写了四个字:破奴三策。
然后就没有了。
这是在藐视我的智商?还是在鄙视我的情商?
陈万年毫不犹豫的将那份竹简垫在自己的案几下,打算晚上就把它当柴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