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节 学阀之路从今起
“不敢劳先生……”张越无可奈何的拱手道:“前次蒙先生信重,不以小子猖狂,反而不吝点拨,本当早日来太学拜会先生,以谢先生宽宏,奈何公务繁忙,拖延至今,今日有幸能蒙先生相见,竟至赤脚出迎,小子惶恐,唯敬拜之”
原因很简单——作为国家重臣,难道不需要刷一下在教育领域的名望吗?
那还有比‘请立辟雍’更简单直白粗暴,显示自己支持教育事业和王化事业的决心的地方吗?
没有了
所以,没有人能例外
“侍中言重了……”董越笑眯眯的道:“以侍中贤能,列席壅堂,自是完全当得起的……”
于是,为了显示自己确实关心太学,关心教育事业,只能花钱消灾——在建议被驳回后,派子侄或者自己亲自送钱来太学表示:在下人微言轻,虽然很希望马上建立辟雍,奈何……唯奉钱XX万,以助太学教化之业。
这个钱明面上没有任何规定,但问题就在于,都到了三公九卿这个级别了,你好意思拿个几万十几万打发人咩?
从元封后,去了壅堂的大臣,捐钱助学的起步价就已经是二十万钱起了。
像张越这种侍中官,日夜侍奉天子,卒思近对的年轻人,则是百万钱起步——这是当年孔安国扰乱市场后的定下来的价格。
张越现在自己都穷的响叮当,那里敢去壅堂?
嗯,都是侍中了,你好意思连一百万钱也舍不得?
“不过,若侍中今日不便,那改日下官再扫榻以迎……”
年轻人,你还想逃?可能吗?
看着董越的神情,张越也是摇摇头。
这位太学祭酒不去做买卖,简直是汉室商业界的损失啊
董越听着,却也不勉强。
壅堂就在那里,今天不去,迟早有一天也得去。
难道不是吗?
自这太学建起来开始,历代三公九卿和侍中官们,谁没有挨过这一刀?
现在不去,未来恐怕会主动请求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