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节 财政问题
桑弘羊和整个大司农机构都没怎么将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生产技术上。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汉室的盐场和铁矿、冶铁炉,和三十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当然,这也不能怪桑弘羊。
历史局限性嘛,毕竟,他也不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而这两个问题,张越都知道,是不可能轻松简单解决的。
于是,人口和土地,急剧下降,国家收入自然无以为继。
这其二,就是桑弘羊主持的盐铁衙门和平准均输收入,日益减少。
这也正常。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盐铁政策和平准均输系统已经运营了三十多年。
上至公卿,下至庶民,差不多都摸清楚了盐铁衙门的漏洞。
现在,他也没能力和资本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再说,这位陛下恐怕也没有那个耐心,去等着解决和改革这两个问题后产生的效益来应付当前的局面。
所以,张越在心里微微盘算了一下,就问道:“陛下,不知道这开发和经营滇国与夜郎国,最少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这个问题,天子自己其实也没有研究过。
但是,当初司马相如和他谈过这个问题。
而且,大司农下属各地的机构,也开始日渐官僚化。
盐铁产量这些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开始下滑。
就连质量,也越发的不堪。
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讲道理,这其实是没有及时转型创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