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节 悔不当初
以荀子之智,也要巴巴的去咸阳,向秦人宣传自己的‘法今王’。
正如当初东方朔喝醉了酒,在长安城胡言乱语说的疯话一般。
但韩诗弟子,出任地方千石者比比皆是,两千石也有十来人。
韩诗博士,更是汉博士,在太学有一席之地。
这让贯长卿,真的是忧心忡忡。
弟子再多,门徒再多,影响再大。
不能出仕,不能接近权力,又有何用?
所以呢,在太初之后,特别是贯长卿开始崛起,代替老师主政那君子学馆后,就开始干脆沉淀下来,发扬诗经的‘讽、刺’之说。
以鞭笞国家当政的不当行为和讽刺达官贵人的奢侈浪费,来吸引和争取广大寒门士子的支持、拥护。
由是,毛诗学派在贯长卿的主持下,迅速壮大起来。
在燕赵之地,已经是日渐强盛,甚至吊着过去的霸主韩诗学派打。
然而……
且不说,大部分人读书学艺,都是为富贵,为了光宗耀祖。
便是那极少数的理想主义者,也需要一个施展自己抱负和能力的平台。
不是谁都可以学颜回,更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忍受寂寞。
以孔子之贤,尚且要周游列国,兜售学问。
以孟子之才,尚且要见梁惠王,推销仁政。
这样坚持了十几年后,贯长卿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诚然,毛诗学派在他手里,确实壮大了,声势也不同当年了。
但……
门下弟子,能够出仕者寥寥无几。
休说当官了,便是举孝廉、秀才乃至于贤良方正,也都是凤毛麟角。
反而是韩诗学派,别看被毛诗全面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