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节 组建班底(2)
凭什么援边只能让儒生去?
黄老、法家、墨家,甚至是方士术士,也都可以去的嘛
教化夷狄,化夷为夏,又不是儒家的专利
讲道理啊,法家教化西戎,也是很有一手的嘛
秦国人就成功的将犬戎彻底同化,让义渠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至于模式?
那是现成的,随便抄抄后世的援边干部政策的制度就可以了。
这世界,为了能当官,有的是人愿意出卖青春,冒险去边疆的。
旁的不说,长安城里,不就有好几千的长漂,每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吗?
这都是很好的例子
于是,张越提笔,重新开始写起来。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盖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
现在,有一个出仕的机会,只要敢去草原,奋斗几年后,回来就可以授官。
张越相信,肯定有人心动的
想到这里,张越就找来白纸,开始写起奏疏。
写到一半的时候,张越又将其撕掉。
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也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