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节 火眼金睛张子重(1)
出于制衡和分权的考虑,也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太宗将庶子的选拔权,给了太常,将洗马的选拔权给了宗正,将舍人的选拔权给了少府。
然而……
等到刘邦平定了天下,扫平了一切反对者后,打算更改储君时,这个当初的保险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因为,几乎所有诸侯王和列侯功臣的子弟,都已经是刘盈的臣子了。
刘盈若废,这些人怕是统统难逃一死
即使能活命,也将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就像高帝当年想废惠帝,另立刘如意。
结果,不止士大夫文臣们哭天喊地,坚决反对。
功臣贵族和元老大臣,也都是宁死不从。
就连已经彻底归隐,埋头修仙的留候张良,都拖着病躯,重新出山,为刘盈请出了商山四郜。
为什么会这样?
功臣列侯和诸侯王们,敢舍得下这么大赌注吗?
答案是不能
等到太宗从代国入继大统,便吸取高帝的教训,将储君制度进行改革。
一方面削弱了储君的强大吸附力,另一方面,又将刘邦的规矩制度化和常态化。
于是,汉家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三系统确立。
难道高帝的元老功臣们,都不知道其实,刘盈性格软弱,优柔寡断,难为雄主明君?
他们当然知道。
但可惜,他们已经被刘盈绑架了
早在高帝二年,有鉴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高帝便预立太子,令太子刘盈坐镇栎阳,同时下诏命令所有在关中的诸侯子弟、列侯功臣子弟,皆‘聚于栎阳,以卫太子’。
在当时,这自然是很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