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节 抉择(2)
再说,现在的情况,对匈奴是最经济,同时最适合的格局。
西域三十六国,除了少数国家外,其他诸国,全部要按年向匈奴朝贡
哪怕是乌孙这样的大国也不例外(虽然只是象征性的)。
此外,他们还需要负责和承担,匈奴在西域的骑田开销、驻军的开支和消耗。
遇到战争,更是要出钱出粮出人出力。
西域各国,在匈奴人眼中,就是他们放牧的牲畜。
可以收割,但不能宰杀。
因为宰杀了,以后就没有机会再收割了。
而且,现在不是过去,国际局势非常混乱。
汉人不断向西域渗透,并借助其商旅,暗中与无数西域国家建立联系。
错非是大军一动,若不发泄发泄,下面的人就可能跳反,先贤惮甚至不愿意让他们进城。
但,能让他们快活一天,便已经是极限了。
再玩下去,就要出事,故而,先贤惮只能勒住缰绳。
好在,快活了一天,各部骑兵应该都已经发泄完了。
所以,下面的人的意见不会太大。
基本上,以先贤惮掌握的情况来看,西域列国,除了被他直接控制和驻军的危须、焉奢、且末、姑墨等国外,其他国家,包括龟兹,甚至是素来被以为是匈奴亲儿子的车师、蒲类诸国都送了一个王子,去了汉朝的长安大鸿胪当质子。
两边骑墙,双向下注,玩的不亦乐乎。
加上乌孙、大宛甚至更远方的康居人的渗透。
西域地区,早就是一个乱战场。
逼得太急了,西域三十六国一起跳反,便是他先贤惮成为匈奴单于,也讨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