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节 隔阂(1)
镐京,不是被犬戎攻破的。
而是父子相残,叔侄搏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不止有本朝自高帝以来的宫廷记录、君臣言论,更有着从秦宫废墟中挖掘、修复的简牍。
其中许多事情的记录与描述,都与公开的、大众认知的事情有着本质区别。
其中,最让刘据诧异的,莫过于宗周倾覆的真相了。
世人皆以为,宗周之亡,乃是烽火戏诸侯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刘据却从来自赵国、魏国与楚国的残简之中,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记录。
更不妙的是,被弹劾的那位,乃是英候张子重
一个在民间几乎被神化的大臣。
治隆新丰,亩产七石,首倡治河,定策谋画,挥师漠北,封狼居胥而禅姑衍,跃马居延,一言以退匈奴十万兵
天下人,不分南北,无论文武,对这位的好感与仰慕,都是极高的。
换而言之,刘据知道,事情若发酵起来,恐怕最终天下人会觉得是他这个太子容不下那张子重,刻意打压。
没有烽火戏诸侯,有的只是一场周王室内部堪称儿戏一般的闹剧——周幽王想要废长立幼,太子宜臼奔逃至西申母族之国,幽王于是领兵追杀,结果宜臼向犬戎借兵,杀死幽王
但东周并未马上建立,中间出现了一场长达二十一年的漫长战争。
支持宜臼的晋国与宗周残余贵族支持的幽王之弟之间进行了殊死战争,最终,宜臼获胜,平王东迁才开始。
这解释了很多事情。
特别是诗经中的《禾黍》之歌,作者的情感与那反复出现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得到了完美解释
届时,刘据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自己。
想着这些,刘据忽然想到了一个事情,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叹道:“孤终于明白,父皇叫孤在此读书的缘故了……”
“杀人莫过于诛心毁人莫过于灭史”
作为太子,刘据读的自然不止是那些公开的史书、书籍,还有大量从石渠阁搬来的史料与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