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九十一节 夷夏(1)
托‘我注诗书’的风潮越演越烈的福,近些年来,汉家文坛在思想层面,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孔子打孔子,孟子打孟子的戏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已经不算新闻了。
就差没有拿着刀子上门堵着砍了。
也就是丞相袒护,不然……
“好在,国家始终有贤臣……”王彦卿笑道:“如今的卫尉韩公,更是丞相门生,公羊嫡传,深守‘贵中国’之道,立志为天下而鞠躬尽瘁也”
郭戎听着,微微笑着。
汉家文武,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而且,基本都出现在中上层。
但随着这些家伙在各地推动启蒙教化、文明教育等‘化夷为夏’的政策,搞得各地部族之中的人才不断涌现。
这也就罢了
关键,这帮家伙,竟做着‘天下混一,人人尽中国’的美梦。
这就动到了军事贵族们的奶酪了。
文臣里有天下大同派,自然而然,会有‘唯中国派’。
其核心人物之一,就是那位刚刚升任执政的卫尉卿韩文以及江都大儒程思。
其核心论述就是——中国尚且有饿殍待救,尚且有幼童孤寡不足温饱,尚且有偏远乡郡,困苦贫寒之县,衣衫褴褛之人,不救中国之急,而救夷狄者,是君子乎?
其实就是从过去的守旧派思想脉络发展而来,主张的是管好自家事,莫理别家苦。
夷狄、生番的死活与中国无关。
谁不知道,武臣大将们的封国里的‘佃农’,绝大多数就是打着佃农幌子的奴婢呢?
真要叫这些人搞成了,那大家伙去哪里找又便宜又好用的奴婢?
那封国里的地,谁去种?
再说了,天下夷狄生番万万千,这些文人教的过来吗?
所以,武臣们对贡禹为首的那一派文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