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
如今向西域移民三十万,勉强让汉家和胡儿的对比到了一比二,而且越来越多的淘金客涌入西域,要不了多久,汉人的数量就能超过胡人,哪怕在盛唐,西域的主要居民也是各族的胡人。
吕惠卿的这番作为,算是功在千秋。
加上之前去职的庞籍,赵祯留下的辅臣几乎都走了。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是新旧交替已经成为了必然。
赵曙按照惯例,慰留了几位老臣。说实话,贾昌朝犹豫过,他贪图权力之心,丝毫不比文彦博差。
可问题是欧阳修坚持请辞,而且是什么也不要,贾昌朝也不能把最后一点脸皮撕破了,无奈何,他只能跟着一起辞官。
紧随着他们两个,宋庠也上书了,他说自己喜欢做学问,要全心全力,发展百家书院,也无心政务。
“让你监察,就是帮着推行分田令,可咱们家?你看该怎么办?”
不知不觉,贾昌朝用上了商量的口吻。
贾章咧嘴苦笑,“要正人必须先正己,孩儿以为,田和御史中丞,只能二取一,爹,该怎么办,你老拿主意吧”
“拿主意,拿什么主意?”
贾昌朝低头沉思了半晌,突然抬起头,用力戳着儿子的脑门气得胡子老高。
最后,三位老臣,同一天致仕。
赵曙赐欧阳修和贾昌朝太师衔,宋庠太傅衔,三位老臣纷纷离去。
“高兴,真是高兴啊”
面对着御街,脚下就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吕惠卿坐在茶楼的雅间,脸上满是笑容。这几年,他也在西北吃了不少沙子。
章惇都调回来了,吕惠卿又继续坚守了一段时间。
“兔崽子,你早都有主意了,何必问我我懒得管你们”
说完,贾昌朝抬起屁股就往后面走,贾章只能咧着嘴,对着老爹的背影苦笑。
……
过了三天,贾昌朝就写了一封乞骸骨疏,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承担不起重任,情愿意辞去一切官职,回家养老。
文彦博,欧阳修,贾昌朝,三位元老,在十天之内,相继提出辞呈,大宋的官场就好像沸腾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