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章 河南王(下)
窦威感怀道:“听说河北局势,基本上已经平定,全赖你之功勋,皇上闻之,也甚为开怀。”
李言庆正色道:“河北战局,非我一人之功。
此当今万岁指挥得当,将士拼死效命。若非皇叔在河南呼应,牵制住清河兵马;若非薛大将军出击及时,震慑河北宵小;若非燕郡王渡易水夹击,使得窦逆腹背受敌,言庆焉能获胜?”
窦威…川入笑。”胜不骄败不馁。此方为大将!。(
养真啊,说实话我来之前,还担心你过于骄狂。如今看来,无需我再提醒,你比我想象的更加出色。”
若谈论名气,李言庆现在未必输于颜师古,甚至略高一筹。
可是这态度上,却依旧非常恭歉。令颜师古心中大快。人常说三岁看老,李言庆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并未因此而似大多数同龄人那样忘乎所以。也唯有这般品德。他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吧。
颜师古和李言庆客套一番,分宾主落座。
当然了,这里虽是巩县,是李言庆的地盘。可这小小的驿馆里,李言庆却是客人。
窦威极为满意的捻须而笑,对于李言庆这种恭歉的态度,非常高兴。
颜师古也说:“我在长安听闻寰建德十八万大军兵进郜城时,也着实担心不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却不成想郡王竟胜得如此轻松。当年世绩曾对我说,郡王可与之谋,我尚不相信。如今看来。世绩所言不虚。十八万大军。谈笑间灰飞烟灭。郡王果有三国周郎之风。
在颜师古这些文人士子的眼中,纯粹的武将并不得看重。
文武兼修,风度儒雅,才可算得上名将。他自与言庆打赌以来。精研三国,故而对孙吴名将周瑜,最为推崇。
李言庆连连客套,心里面,多多少少也有几分自得。
当年,他是看在李渊李孝基的面子上,出手帮助言庆。只是没有想到,十载之后,昔年垂髻童子,如今已茁壮成才。这也使愕他心中生出万般感慨。当年若是让禅师与这少年多多交往,也许今日就是另外一个景来
禅师,全名窦禅师,是簧威的独孙。
从小随父亲生活在长安,颇有纨绔之气,令实威非常不满。
窦家三代子弟,如今出头者并不多。除了窦抗之子窦诞之外,似乎也就是以寰轨之子冀奉节最为出色。可在当年。寰奉节是什么状况?寰威心知肚明。甚至连寰轨也因为李言庆,而变得非同凡响。他雄跪氓蜀,掌控成都。已成为窦家的支柱之一。而这一切改变。似乎也正是由窦奉节与言庆相识开始。一想到这些,窦威就有些后悔,当初还是小觑了李言庆。
“养真啊,一晃十载,未曾想你竟成就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