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子赵润(二)
要知道,“禁卫”跟“禁卫军”,在如今实际上意义已截然不同,前者指的是“三卫军”之一的“禁卫”,而后者则是指代旧太子弘誉整合后的,包括禁卫、兵卫、郎卫、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在内的“十万禁卫军”。
那位殿下,想当年那可是宫中的一霸,就连垂拱殿,也曾一度被这位殿下祸害过,害得当时还在垂拱殿内处理政务的魏天子只能将一封通缉令般的禁令,贴在垂拱殿的殿门上,禁止肃王赵弘润与后者的宗卫靠近垂拱殿。
“禁卫军?”赵弘润略带疑惑地看了眼李钲。
谁能想到,最终竟然是这位曾经在宫内无法无天的殿下,成为了他魏国的太子储君。
李钲连忙行礼说道:“可当不起太子殿下这句称呼……”说着,他严肃了脸上的表情,正色说道:“是这样的,太子殿下,商水军终究是外军,留在宫内终归有诸多不便,因此卑职以为,太子殿下还是应当尽快整顿禁卫军……”
“嗯。”赵弘润点点头。
“三位大人,马车就在署外,还请三位大人立刻动身,莫要让太子殿下久等。”小太监高和笑呵呵地示意道。
听闻此言,李钲愣了愣,随即会意过来后笑着说道:“这并不妨碍的,卑职先整顿‘宫卫’……不知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是是。”蔺玉阳、虞子启、冯玉三人连连点头,跟着高和走出翰林署,坐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
想到这里,赵弘润正色说道:“关于此事,本王想与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位大将军商量商量。”
相比较蔺玉阳与冯玉,虞子启显得更为兴奋。
“李叔是特地在这里等候本王么?”赵弘润好奇地问道。
因为想当年,虞子启对于“富国”的见解,就与那位殿下不谋而合,而如今,那位殿下成为了魏国的储君,这岂不意味着,他虞子启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么?
所以说,赵弘润称呼李钲为叔,说到底只是给后者面子。
在马车中,蔺玉阳、虞子启、冯玉三人碍于有高和这名小太监在场,不好直说什么,只好用眼神频繁地交流。
说实话,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位大将军,论领兵作战的才能,并不如司马安,但怎么说也是领兵多年的老将,若是将他们闲置,赵弘润自认为还是非常可惜的——别看如今这三位大将军正在“大梁军塾”教学,培养魏国下一代的将领,但那只是因为当初旧太子弘誉,并不意味着是这三位大将军心甘情愿。
想来,他们对“肃王赵润成为太子”这件事亦感到莫名的震撼。
然而这会儿听李钲的话风,好似并不打算再将禁卫军拆分——这是不是意味着,百里跋、徐殷、朱亥等大将军已决定正式退居二线呢?
别人不熟悉肃王赵润,难道他们还会不熟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