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翰林署一行
用赵弘润的话来说,这里集中了魏国最清高、最倔强、最桀骜不逊的读书人,全是一些顽固不化的硬骨头士子。
与此同时,正如内侍监所打探到的消息,赵弘润的确带着宗卫们来到了翰林署。
“还有什么地方能找到线索呢?”
翰林署,亦或称之为翰林院,这是礼部辖下一个颇为特殊的司署,负责培养人才、修书撰史、起草诏书等种种事项,是朝廷中有名的“清贵”之地。
不可否认,他的确有几分聪颖才智,可问题是,他所知道的线索实在太少了,纵使他想追查刑部尚书周焉遇害一案,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于法,亦或是杀之给尚书周焉报仇,也苦于没有丝毫头绪。
说白了,这是一个门槛极高、声誉也极高,但却没啥油水可捞的朝廷衙门。
“那劣子,也只剩下这一条路了……朕吩咐你的,你可办成了?”
而与此同时,在垂拱殿的后殿,魏天子正端着一杯茶,听着大太监童宪的种种汇报。
魏天子嘴角扬起几分笑容,可能是因为每每走在他那个聪颖过人的儿子面前而感到愉悦。
“是!”
听闻此言,童宪欠了欠身子,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肃王殿下绝对不会在翰林署的编史文献中找到任何有关于洪德二年那桩事的记载……”
赵弘润忧心忡忡地在殿内来回踱步。
这里非但是士子的集中地,也是朝中老臣养老的去处之一,位高权低,不过却堪称是魏国士子心目中的圣地。
“连三叔公那里的线索也断了……”
一名士子,有没有入职过翰林署,并不怎么影响他在朝中的发展,但是,却直接影响到此名士子在士林的地位、声誉;反过来说,倘若有一名官员不曾入过翰林署,哪怕他当上一部尚书,翰林署内的清贵士子、官员,也不会真心实意地容纳他。
事实上,有不少人知晓洪德二年大梁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人敢提起,更没有人透露给他。
他欣喜地说道:“穆青,叫上卫骄他们,随本王去一个地方,那里或许能找到什么线索。”
“很好。”魏天子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又皱了皱眉,带着几分担忧说道:“不过,这终归不是一个办法……童宪啊,叫大理寺结案。”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眼中绽放几丝光彩。
童宪眼中露出几许惊讶,但是随即,他便低了低头,欠身应道:“是,陛下。”
赵弘润暗自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