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论功行赏
不得不说,对于似屈塍、晏墨这等归降大魏的原楚国将领而言,与其得一些钱财,相比较还是兵部承认他们现有地位的公文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并不缺钱,毕竟赵弘润手中还捏着三成战利,将按照先前所约定的,按比例分发给参与此战的六支军队。
不夸张地说,这座未来的“肃王府”,无论是占地面积、坐落地段以及周边的环境,皆毫不逊色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等几位皇兄的王府。
就拿屈塍来说,虽然朝廷并没有直接赏赐他一座宅子,但是,待等他日后在鄢陵或买或造有了自己的宅子,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府邸前的匾额上刻上“鄢水军上将屈府”字样,这既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大魏朝廷对屈塍的政治保证。
唯一让赵弘润稍稍有些失望的是,这座府邸并未是新造的,乍一看有些残败,不难猜测,它曾经应该有它自己的主人,只是后来出于某些原因,便落到了朝廷手中,属于年久失修的那一类宅院,需要好好整顿翻修一番。
对于这个功勋档次的赏赐,朝廷是以赐宅子、钱物为主,同时亦赐予他们建府的殊荣。
在这一点上,赵弘润准备拿商水县做文章。
还别说,府邸的坐落位置还真不错,坐北朝南,而且占地不小,据宗卫们兴致勃勃地测量,大致有近两亩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座府邸位于正阳北街附近。
不过,像这样大肆扩编军队的结果,就是赵弘润日后必须想个办法解决这笔庞大的军费,毕竟若是兵部被这庞大的军费压垮了,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
大梁人众所周知,正阳北街虽然谈不上是大梁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但绝对是最为金贵的地段,因为正阳北街靠近皇宫,因此,但凡能居住在正阳北街附近的,无一不是大梁城内的达官贵勋,一般平民百姓,穷其一生恐怕也别想赚够钱在正阳北街附近盖一座屋子,更别说是一座占地近两亩的大宅子。
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便有了汾陉塞、召陵军、鄢水军、商水军这四支共计十二万规模的军队,虽然兵部的军费会变得吃紧,但是相信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将稳如泰山,哪怕暘城君熊拓日后反水,背弃他与赵弘润私下的约定,赵弘润也不怕。
而说到整顿翻修,还没等赵弘润想到该如何改建、翻修,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工部左侍郎孟隗便兴匆匆地带人赶了过来,大包大揽地接下了翻修这座未来的肃王府的工程。
第二等功勋,所包含的人就比较多了,包括居首的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还有归降大魏的屈塍、晏墨、巫马焦等现鄢水军、商水军的将领们,以及鄢陵军的陈适、马彰、王述,甚至是工部左侍郎孟隗。
据孟隗信誓旦旦的承诺,他们工部最迟两个月,便能彻底翻修这座王府,使这座未来的王府变得焕然一新。
府前府后,周围的环境也相当好,府前是一条青石铺成的街道,据说叫做青平巷。而府邸后则是一条城内河,河道两旁栽满了柳树桃树。
唔,准确地说,应该是召陵军才对,毕竟这支军队眼下就驻扎在召陵,并且,为了监视鄢水军与商水军的动向,赵弘润打算长久让这支军队驻扎在易守难攻的召陵,因此,鄢陵军将在不久之后更名召陵军,便在得到正式编制后,将军队扩编为三万。
记得在大魏的风俗中,若一户人家的屋子附近有河(活水),则此户日后必定兴旺。
而在此过程中,有几位官员出现了调动,比如原临颍县县令赵准,便调至召陵县担任县令。而陈适、马彰、王述三人,也解除了原来的武尉职务,正式冠名将军,执掌赵弘润新设的鄢陵军。
虽然对此赵弘润嗤之以鼻,不过魏人似乎挺在意这一点,因此,像这种靠近河流的府邸屋子,向来是达官贵人们所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