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司马安破峣关
而“阳泉君赢镹”,即是秦国秦姓赵氏的王族旁支子弟,近二十年来,当秦国决定将国家发展重心扩展至“八百里秦岭(广义)”时,八百里秦岭周边尚有些零散的戎族为祸,那时,便是阳泉君赢镹率军讨平了八百里秦岭,剿灭了戎族。
待等到十一月初七时,司马安改变了主意,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偷袭前来支援蓝田的秦军。
当然,这只是道听途说,真相如何谁也不清楚。但不可否认,这种论调也不能全然否认,毕竟就算是在如今的秦国,仍然有姬姓赵氏的后人,而且还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公族。
然而足足等了两三天,都没有等到秦国派遣支援蓝田县的秦军,反而等到了他一方的援军——肃王赵弘润派来支援他的魏军。
秦国嬴姓,在经过数百年前的延续后,前后出现“高阳氏”、“赵氏”、“王氏”、“公孙氏”、“黄氏”、“缪氏”等十几个氏家分支,不过其中正统的“高阳氏”已没落,现今的秦国王族“嬴姓赵氏”,据说是当年“嬴姓高阳氏”与“姬姓赵氏”联姻后延续下来的后嗣。
说到贵族,事实上,秦国国内对于贵族的定义很模糊,不像“大贵族”那样简单明了。
原来,白方鸣部的三千魏卒,只是将手中的火把按到了雪地上熄灭,士卒本身却并没有动,就等着阳泉君赢镹离开后展开突袭——并非是什么声东击西,事实上,北部山丘才是司马安真正想要攻取的目标,魏将庞猛攻打的西南山丘,那才是幌子。
阳泉君赢镹麾下的兵卒并不多,只有约四五千人,当然,这指的是正规军,倘若他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万人民兵——即便是在被魏公子润打败过一次后,秦国民众对于战争仍然是非常渴望的,毕竟对于国内的底层民众而言,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换取功爵,提高社会地位,这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成为贵族的机会。
魏将白方鸣攻陷峣关北部山丘后,司马安当机立断派出援军抢占山头,由于失了先机,阳泉君赢镹虽然组织了几次进攻,企图夺回这座山,但最终还是没能得手。
不过后来,因为在与乌边部落等“河西联合”的征战途中患病,秦王囘遂让少上造王龁接替赢镹,与乌边部落开战,自那时起,阳泉君赢镹便返回阳泉安心养病,直到最近秦王囘得到武信侯公孙起的警示书信,怀疑魏将司马安有可能横穿熊耳山进攻秦国的蓝田,这才请阳泉君赢镹率军移驻蓝田,防备司马安。
当看到那支举着“魏”字的己方援军时,司马安与他麾下兵将皆是一脸震惊,仿佛白日见鬼。
时间回溯到十月下旬,在收到秦王囘的调令后,秦将赢镹率军从“阳泉”移驻“蓝田”。
搞什么啊!不是说好的我军才是先锋军么?
峣关北部山丘得手后,司马安便不再理睬峣关,让士卒们翻越那片山丘,企图进攻蓝田县。
可以说,虽然阳泉君赢镹并没有参与秦国讨灭陇西的战争,但不能否认亦是秦国功勋赫赫的名将。
见此,阳泉君赢镹只能退守蓝田县,将峣关拱手让给魏军。
同时,他又将三川羯族逼回三川,将河西羌胡逼回河西,确定在秦国在八百里秦岭一带的霸主地位。
十一月初五,魏将司马安以峣关作为据点,围困蓝田县,但由于缺少攻城器械,魏军尝试攻打这座县城足足两日,但终究没能攻克这座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