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唯一的声音(二)
或者说是经验上的不足。
赵弘润望向百里跋的眼神中闪着迷惘与不解,他不明白百里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先将这个问题挑明。
刚刚百里跋在入座后善意地朝着赵弘润微微低了低头,便代表着这个讯息。
百里跋终归是年至壮年,非但比赵弘润多活了二十多年,独掌兵权也有十余年,他看得出来,尽管赵弘润并没有要与他争权的意思,但事实上这位肃王殿下,却绝非是一个轻易能被他人左右的人。
“好了好了,都不要闹了,入座吧,该商量大事了。”
但是,既然身边的亲卫已经说出了这句话,那么百里跋便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百里跋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豪杰,根本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拍拍手掌示意帐内仍然傻站着的几人入座。
“若是我方才选择了退让,恐怕这位叔叔辈分的大将军,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抉择权了吧?”
因为想到这些个有可能发生的事,因此百里跋决定先解决这个问题。
赵弘润默默地想道。
若是介时两人争执不下,那么这场仗究竟还打不打?
确实,若是方才赵弘润在百里跋的目光威迫下放弃了“主”的位置,那便意味着他只能被动地以“辅”的立场去辅佐百里跋。
然而事实上,百里跋的这个举动也不过是突发奇想,要不是方才他的亲卫隐晦地告诉他“肃王对大将军您欠缺足够的尊重”,他根本不会挑明此事。
于是乎,帐内众人按照品秩高低依次坐好,除了宗卫沈彧,他尴尬地缩回了按在腰间的手,低着头走到赵弘润身边站着,眼神闪躲着有些不敢望向百里跋。
赵弘润不能理解。
显然,他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失态。
是为了夺权么?
如此一来,就会引发一个隐患:如若不尽早决定两人究竟谁主谁辅,那么日后再遇到这种具有争议的问题时,究竟该听谁的?
他自己决定了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是啊,这位肃王殿下怎么可能会退让,因为哪怕是当今大魏天子,也未使这位殿下退让,又何况是他百里跋。
而眼下,他赵弘润选择了“主”,这就意味着他在这场战争中能扮演主帅的角色,指挥万余鄢陵兵与浚水营两万五千魏兵,包括大将军百里跋也会听从他的调遣,辅佐他。
就在几个时辰前在鄢水河岸的那一幕来说,明明二人关系还算亲近、默契,但是因为处理楚军战俘的意见相左,这位虽年幼却执着的肃王殿下却一步也不肯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