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周焉的发现
“陛下?竟是陛下将这些人外调到地方?”
相比较以往在六部垫底的工部如今发展地红红火火,吏部作为曾经的六部之首,如今的地位却是一落千丈,手中的权利被礼部以及御史监分去了大半,又被刑部盯着打压,每每想到此事,贺枚就恨不得也学那位工部原尚书曹稚辞官高老。
周焉皱眉思忖了一下,当即将马祁、苏历等人的官籍竹册也找了出来。
“今日要不去找曹稚那个老家伙喝两盅?”
让他惊讶的是,这些无头案件中被牵连的官员,有不少人的官籍上都没有记载因何被外调。
因此,贺枚其实对东宫与雍王的争斗并不是很上心,哪怕他儿子也在吏部当差。
如果单单只是王龄一人,或有可能是考功司官员的疏漏所至,可这么多人,考功司不可能会翻这种疏漏。
要知道,官员被调离原本的职位,吏部都会留下相应的记载,供日后考察。
魏国有分民籍、官籍、贵籍、士籍以及前一阵刚出来的“卫(军)籍”等等,保存的地点各不相同。
说得难听点,哪怕是王龄因看不惯同僚的作风而与其大打出手,官籍都会留下相应的记载。
不管是在位的、不在位的,只要是担任过朝廷官职(县令及县令以上)的人,哪怕就是只在位一天,他的档案也在吏部的籍库留下文档,也就是俗称的“官籍”。
吏部的考功司,就是为此而设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无论是哪位新君上位,他们这些老臣都会逐渐淡出朝廷,区别仅在于日后享有的待遇问题而已。
换而言之,这就是王龄、马祁、苏历等人之间的联系:这些人,当年很有可能涉及到了某件事,事后被外调。
若东宫胜,则他会被东宫真正的心腹所取代;而若是雍王胜,相信雍王也不会再让他坐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
能没有任何理由将这些官员调外地方的人,在魏国只有一人,那就是……
只可惜,如今他走不了,因为垂拱殿的那位还需要他来管理吏部的烂摊子,一直到东宫与雍王分出胜负。
吏部的籍库,通俗地说就是档案室,是专门堆放档案的地方,只不过摆在这里的档案,皆是朝廷官员的档案。
可偏偏王龄的官籍上没有任何记载……
而与此同时,刑部尚书周焉已凭着记忆来到了吏部本署的籍库。
“……”
在无人的厅中,某位吏部尚书暗自嘀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