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东雍之争(四)
太子赵弘礼沉默了片刻,随即懊恼地说道:“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就是雍王……”
因为他的聪颖恰好到可以理解宫学内诸学士所传授的知识,却不至于让宫学内诸学士感到压力很大的程度。
赵弘宣闻言恍然大悟,试探道:“莫非是昨日在宣政殿上雍王对太子殿下发难的那桩事?”
倒不是张骜不相信自家殿下的才能,事实上,桓王赵弘宣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皇子,他虽然没有像睿王赵弘昭、肃王赵弘润那样聪颖的天资,但勤奋好学,是在宫学里呆得最久的皇子,同样也是最受宫学内诸学士喜爱的学生。
太子赵弘礼点了点头,恨恨地骂道:“老二向来出招狠辣,这一回更甚……他叫施氏等人将在北疆的所得尽数上缴朝廷,随后暗中派人将此事传遍大梁,如今整个大梁都在传论,说雍王大公无私、大义为国……眼下朝野都在看着本宫表态,倘若本宫这边毫无动静,肯定会有一大帮人跳出来指责本宫……”
离开凝香宫后,赵弘宣便径直前往东宫,准备对太子赵弘礼讲述一下对北一军改制整顿的计划。
而这一切,宗卫长张骜心知肚明,他并不认为自家殿下会逊色其他殿下,只不过是有时候赵弘宣看起来很弱气、很腼腆,这才让人误会,觉得这位桓王殿下是一个没脾气的人,可实际上,也就只有亲哥哥赵弘润以及兄弟俩的宗卫们才清楚,桓王赵弘宣只是性格内敛,但论倔强,兄弟俩是相差不多的。
在东宫的偏厅内,赵弘宣仔细向东宫太子赵弘礼讲述了他的主张,但不知为何,太子赵弘礼显得有些魂不守舍,虽然不时地点头,偶尔还来句“嗯嗯”,但怎么看都不像是听进去了的样子。
而桓王赵弘宣,就是宫学里的“好学生”,以至于大部分宫学内的学士都很乐意教授这位殿下,哪怕是赵弘宣的理解能力稍不如赵弘昭以及赵弘润。
这让准备了一宿的赵弘宣有些沮丧与愤懑。
“殿下,北一军……您当真有把握控制这支军队么?恕卑职直言,这支军队,不好把握……”
嘴里骂着,他心中仍不解恨:雍王党在北疆才有多少收获?能与他东宫一党相比?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授业的老师,其实并不需要太过于聪明的学生,只要这名学生能理解他们传授的知识,且谦逊守礼、勤奋好学,这就是标准的“好学生”。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弘宣的面色有些不太好看,太子赵弘礼叹了口气,振作精神对赵弘宣说道:“弘宣,本宫说过会支持你,就会支持你。昨日本宫就已经跟王氏打过招呼,让他们站在你这边,因此,你放手去做吧……不必担心将北一军弄得更糟,在本宫看来,北一军已经不能更糟了!”说罢,他拍了拍赵弘宣的肩膀,歉意地说道:“看你今日的气色,你不会是熬夜一宿才写出这些的吧?抱歉,本宫今日实在没有心情,能静下心来听你说这些……”
而曾经赫赫有名的宫廷小恶霸、肃王赵弘润就更不必多说了,此子的聪颖毫不逊色睿王赵弘昭,且性格更加恶劣,逃课、敷衍课堂,若宫学内学士追究则视情节轻重给予报复,这让宫学内的学士看到这点殿下往往是绕着走。
听了太子赵弘礼的解释与致歉,赵弘宣心里好受了些,他疑惑地问道:“太子殿下,您怎么了?若不是什么机密的事,不妨与王弟说说?”
平心而论,当初名声传遍大梁的“麒麟儿”,睿王赵弘昭,其实并不算是宫学内诸学士最喜爱的学生,因为这位殿下实在太聪颖了,时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至于教授这位殿下学识,宫学内的诸学士感到压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