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达成协议
三川,终于对魏国境内的贵族势力开放,但是,是从今年的七月一日开始。
羯角部落的比塔图是怎么败的?
对此,成陵王赵文燊等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粮食,那可是硬通货,别看平时魏国国内的米价并不算高,然而,一场三川之站,就让魏国境内许多郡县的米价上涨了三成,可想而知在战争期间军粮的消耗情况。
毕竟赵弘润早已坦言告诉过他们,他并不打算让平民商贾取代贵族商贾的地位,而是要让双方彼此掣肘,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
雒港,即雒城城东的河港,目前只对朝廷户部开放。
若是魏国不积存足够的粮食,那么,到时候一旦韩魏战争打响,军粮耗费巨大,显然会影响到魏国国内的米价,使其大幅度上涨,引起民怨,甚至是发生暴动。
别看大梁距离三川看似有一段距离,事实上,若是走水路,利用大河(黄河)、雒水,来回一趟只需一半的时日,更妙的是,颍水水系虽然普遍吃水较浅,但胜在四通八达,对于某些位处较远的贵族,比如成陵王赵文燊,走水路简直比走陆路要快上三倍。
毕竟日后魏国真正的敌人,那可不是三川这种游牧民族,而是像魏国这样的,楚、韩等中原国家,是一场仗打个一到两年如家常便饭的中原国家。
“好!”
对此,赵弘润是十分支持的。
要让某些贵族充分认识到:大魏,并不是缺你不可,甚至于,随时有可以取代你地位的人群。
这足以说明“广存粮”的重要性。
在思忖了半晌后,赵弘润点了点头。
若是有足够的粮食,不能说比塔图一定可以战胜赵弘润,但至少不会败地那么快、那么惨,要知道赵弘润与暘城君熊拓打的那场战争,可是打了整整半年,而与羯角的战争呢?居然两个月就结束了。(注:这里所说的半年,指的是截止《楚魏停战正阳和约》的签署,并非指赵弘润回大梁,后者是九个月。)
当日,赵弘润与成陵王赵文燊、济阳王赵文倬、中阳王赵文喧、原阳王赵文楷四位诸侯王达成了某些协议。
除了战术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粮食方面的紧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