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按部就班(一)
此时,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炉已建造完工,郎官荀歆从户部辖下的仓部这个渠道,得到了大批滞销的铜矿,据说这批铜矿原本是户部为了增铸钱币所预备的存货,但如今经过冶造局的交涉,这些铜矿被运到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炉内,被熔炼成了一根根需要成人环抱的铜柱。
“人……果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而在此之后,便是打桩这项耗时颇久、耗费极大的工程了,这无疑是在这块土地建造河港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环。
王甫不解地眨了眨眼,旋即小心翼翼地说道:“那就……照着这个图纸造船了?”
他们先放在博浪沙的芦苇丛中放了一把火,将沼泽地中的芦苇烧毁殆尽,旋即,利用这些草木灰,以及博浪沙一带的沙土,尽可能地使那片沼泽地变得凝结。
这个难题,哪怕是到最终也没能想出最佳的办法,冶造局的工匠们只能选择借鉴楚国熔接铜的工艺,对那些陷落较深、高度不够的铜柱采取顶部熔接。
再比如,楚人已设计出了可利用绳索调整角度的船帆,并且船帆也从旧有的独桅杆独帆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帆与尾帆,使得这种船只借助借助风力调整方向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要知道,博浪沙的沼泽地,底部并非平整一块,有的地方陷得深、有的陷地浅,因此,使得熔炼铜柱变得极其困难。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魏国船只若是在宽敞水面上与楚国的船只发生战斗,恐怕全灭的几率要比侥幸战胜的几率大地多,哪怕是再多的弓箭手,也无法挽回战船落后所导致的实力差距。
不过相比较而言,还是如何打造相应长度的铜柱这个问题更加困难。
“……唔。”
五月中旬,在得到宗府与原阳王一系对此的沉默之后,冶造局与工部合作在博浪沙展开了这项可能耗时甚久的工程。
赵弘润点了点头。
不过话说回来,在对方惹出什么事来之前,赵弘润顶多也只能叮嘱程琳小心防范。
说实话,他其实可以画出比楚国船只更适合航行的船只设计,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冶铜工艺也就算了,不过这造船工艺,也被楚国抛地太远了……”
不得不说,在当代工艺的大环境下,如何延缓甚至是防止铜在潮湿环境中氧化,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微微叹了口气,赵弘润将手中的图纸交还给了王甫,用带着几分感慨的口吻说道:“暂时,就仿造楚国的战船来建造吧……楚人的设计没有错,他们缩短了船首的间距,并且使船身出现弧度,都是为了减少行船时来自于水的阻力……至于前帆,则是为了迅速使船只掉头……”
在熔炼过程中,冶造局的工匠们借鉴了楚国的冶铜工艺,毕竟博浪沙是一片潮湿之地,而纯铜在潮湿环境下极易氧化,为了尽可能地使这些铜柱的寿命更久,至少超过百年,赵弘润不得将防止铜柱氧化腐朽的难题丢给了冶造局的工匠们。
王甫吃惊地望着眼前这位肃王殿下,毕竟楚人为何这般设计船只,冶造局上下苦苦思索了好一阵子也未能得出结论,然而眼前这位肃王殿下,仿佛从一开始都清楚其中的道理似的,一眼便看穿了如此改良船只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