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湖陵战场(一)
县令黄玙的战报,对敌我伤亡的具体等等,只是一笔带过,他更侧重于描绘在面对楚国军队进攻的情况下,睢阳县的军民以及城内的贵族、家族如何众志成城,携手与共,希望朝廷针对这股“保家卫国”的正气,给予嘉奖,最好也能像召陵一样,在城墙内侧铭刻在这场仗中英勇牺牲的睢阳县军民的名讳,供后人瞻仰什么的。
此时后撤至定陶,这岂不是等同于将整个宋郡拱手想让于楚国?
他们四人讲述的皆是同一件事,即“睢阳之战”,只不过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
然而,待等周奎看到密信中的后半段时,他脸上的震惊逐渐被恍然所取代,甚至于,最后竟露出了几许笑容。
四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魏王赵润收到了分别来自睢阳县令黄玙、都尉石信,以及上梁侯赵安定、跟羯角骑兵统帅博西勒四人派人送来的战报。
至于上梁侯赵安定的战报嘛,应该是四份战报中“私货”最多的,总结下来就是述苦、表忠心,大抵是说他对国家、对君主赤胆忠心,得到睢阳县都尉石信的求援后,就立刻率领私军前往援助,然后就开始述说在这场仗中的损失,他私军的损失,包括他在那场仗中英勇杀敌、却被敌军箭矢命中、受到了重伤什么的。
此时湖陵水军的防务,主要分为陆水两方,陆即是指应对来自泗水郡的进攻,也就是楚水君麾下的楚国军队,而水路方面,则是来自于微山湖——一个月前,楚国的战船沿着泗水逆流而上,强行突入了微山湖,以至于迄今为止魏楚两国的水军已在微山湖上爆发了好几场战事,不过暂时还是魏军这边占据优势,毕竟湖陵水军的虎式战船,可要比楚国的战船先进地多。
赵润想了想,也同意了。
但水战上的优势,却无法挽回陆地之上战事的劣势,面对楚军几十万军队,湖陵县摇摇欲坠,纵使是周奎、蔡擒虎等人,也不知还能坚守几日。
而除此之外,都尉石信在战报中隐晦地提出建议,希望能扩充睢阳县的驻守兵力,并且希望将这支军队,从“县军”提升上“驻防军”的高度,这一部分在战报中所占的篇幅较大,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阐述一件事:睢阳地处“要冲”之地,需要提高自保能力。
“原来如此……请回禀天策府,我湖陵水军接令!”
而就在他们忧心忡忡之际,他们忽然得到了天策府的命令。
而都尉石信的战报,却是四份战报中最具体的,他客观地讲述了整个“睢阳之战”的经过,以及敌我双方的具体伤亡数字,但作为将领,石信与黄玙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将击退楚军的最大功劳归属于军队,无论是睢阳县的县军、亦或是上梁侯赵安定的私军,或者是博西勒的羯角骑兵,不像黄玙,认为城内军民的团结一致,才是击退楚军的最大因素。
“什么?后撤至定陶?”
对此,赵润当然不会拒绝。
当看到那份来自天策府的密信时,周奎简直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