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永不陷落之城!(二)
见此,他连忙挣扎着站起身,试图向这位大梁城内的最高官员行礼,不过却被褚书礼抢先按住了肩膀,生生又让靳炬又坐了下来。
只见在这座仿佛通体赤红的城池上,以靳炬为首的禁卫军士卒,包括协战的游侠、卫人,皆手持兵器笔直地站在城墙上,或咀嚼着食物,或大口灌着酒水,神色漠然地看着城外陆续集结的诸国联军。
靳炬闻言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出声的竟是大梁府的府正褚书礼。
一万敌军……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若是无人认领遗骸,我大梁府会派人将这些忠烈之士的骨灰用瓦罐掩埋在城下,能查到名讳则为其在墙砖上铭刻名讳,查不到的,便铭刻‘无名烈士’,日后每逢清明鬼节,我大梁府会专门在城墙下祭祀,祭奠这些贞烈之士。”
其一,因国、因公英勇战死的魏卒,有权利保留他身上那套甲胄与兵器。并且,这套甲胄与兵器可以留给这名士卒的家眷作为纪念,否则,应合甲而葬(包括火葬),视为国家对这名英勇士卒的尊敬;若有人截取“葬甲”,私自易人、中饱私囊,立斩!
靳炬信誓旦旦地说道,也不知他的信心究竟来自何处。
的确,他魏国君主赵润当年为了提高魏国士卒的待遇以及士卒对国家、对朝廷的归属感,要求礼部在礼法中增添了几项:
然而,这不明所以的信心,却感染了城墙上的每一名军民。
“……按照我大魏的例行规矩,战死的士卒,应合甲而葬,视为尊重,但……城内的新军欠缺甲胄、兵器,希望靳将军与禁卫军的将士们,莫要因此而怨恨。”他歉意地说道。
两万敌军……
因为他知道,昨日与他们禁卫军并肩作战的袍泽当中,也有不少人并无亲朋,甚至于有些人还是出身卫国的游侠,靳炬不希望这些英勇的健儿死后无人认领尸体,只能摆在停尸处腐烂。
五万敌军……
而此时,靳炬这转身面向方才那名希望继承他身上甲胄的少年,轻笑着说道:“小子,我们约好了,倘若靳某在这场战事中战死,我便允许你继承我的甲胄,但在此之前,你们先下城吧——接下来,是我辈的时间。”
此时,褚书礼从旁边拉过一块滚石,垫坐在石头上,与靳炬继续着方才的话题。
从旁,褚书礼亦招呼城墙上的非战斗人员:“速速将尸体搬运下城,莫要在城上耽搁。”
倒并非是褚书礼这位文官的力气大过靳炬,只是因为靳炬在昨日艰难奋战过一日后,力气尚未恢复,整个人颇为虚弱罢了。
片刻之后,城墙上的尸体被肃清,但凡是大梁方的士卒遗骸,皆被运往城内,而联军一方的尸体,则纷纷被推到城下,这使得原本横尸遍地的城墙,一下子又变得宽敞起来,只留下一地暗红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