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魏宫廷 > 第173章 万世之基(二)

第173章 万世之基(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前些年,魏国又在大梁创办了军塾,专门培养军官,将那些勇武的千人将、军侯,培养成认得字、能看得懂兵法的指挥将领。

杜宥、李粱、蔺玉阳、冯玉等人对视一眼,心中咯噔一下。

可是面向民间百姓的学塾,朝廷却是一个都没有。

果然,王甫点点头说道:“当然。”

在魏国的民间,大多还是有钱人家聘请教书先生教导自己子女的模式,而穷苦子弟,则几乎没有接触学识的机会。

“接下来,就来商议一下学塾的事吧。”

这是这个时代文人的固有偏见,无法根除。

赵弘润拍了拍手说道。

虽然似杜宥、李粱等臣子十分重视垦田的农民,认为他们是使国家富强的基石之一,但他们仍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小撮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资格阅读圣贤留下的书籍——如果你生来是农民,就该老老实实去田地里务农,而不是用站满泥土的手去触碰先贤留下的经典。

既然普及认字的教材已经有了,那么理所当然,就要考虑一下如何普及教育——当然,这个教育指的是普及认字,魏国还没有能力真正地普及教育。

想到这里,杜宥立刻询问了王甫。

很多有志气的年轻人,全靠在富贵人家做工,在讨得主人家欢心后,这才有机会一睹书籍。

忽然,杜宥想到了一件事:既然冶造局可以印刷《百家姓》,换而言之,其他的书籍他们也能够印刷咯?

不过这类的可能性太小,大多数情况,这些年轻人家里,多多少少是得有一点钱的。

可如今,冶造局利用印刷术,具备了在十日内就能印刷一千本书籍的能力,也必然会使书籍的数量过多,从而导致书籍的价格(非价值)低贱,可能低贱到连在田地里务农的农民都有能力购买。

普及教育,最好的途径当然是开办学塾。

这一点,纵使是像杜宥、李粱等老臣亦不能免俗。

其实在此之前,魏国就有类似的学塾,宫中有专门教导皇子的宫学,宗府也有培养本族子弟以及宗卫的学堂,就连在朝中,也有培养年轻官员——确切地说应该是进阶性培养的学塾,就在翰林署辖下。

在这个时代,相比较平民,文人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的——可能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有着不错的品德,并不会轻贱那些连字都认不得的平民,但在其骨子里,还是难免会认为自己比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民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