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魏国之危
睢阳魏军兵少将寡,难以抵挡,不得已选择撤退,向西退入商水郡,与商水军合兵。
反正他们认为,他们死后的灵魂,会受到高原天神的庇护。
在这场攻城战中,楚军出动兵力超过四十万,战亡人数超过三万人,伤者数万,其中约三成乃是正军。
既然明知无法战胜,又不希望自己部落因为“逆天而行”而灭亡,于是,三川人、包括羯族人,陆陆续续臣服了魏国,或者说,臣服了那位让他们又敬又畏的“上天之子”,魏王赵润。
而魏国一方,损失兵力则在两万左右,其中,羯角骑兵损失六千余,两名万夫长战死。
再等到后来,魏国朝廷的礼部,为了加强朝廷对三川郡的控制,不遗余力向三川郡灌输类似“天授君权”的思想,这让许多三川人都为之“恍然大悟”:原来魏王乃是上天之子,我们这些凡人如何斗得过天之子?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军队高达十万的伤亡,有一半是羯角骑兵造成。
见此,成陵王赵燊劝道:“崔大人,以大局为重啊。”
“楚将项娈……么?”
最终,崔咏还是被成陵王赵燊给说服了,黯然地决定放弃昌邑。
正因为如此,尽管赫查哈契与哈格尔两位万夫长战死,但昌邑城南与城东两个方向的城郊,羯角骑兵们并未因此而溃败——当然,在士气上受到负面影响,这是在所难免的。
一时间,魏军从昌邑城的西城门撤退,包括县令简覜等本地官员、望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见机不对跟随迁移的百姓。
因点燃石油而烧起来的大火,就连天降暴雨也无法熄灭,这给三川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误以为魏国有火神庇护,且这位神祇的神力,强大到连用降雨的方式来拯救他们的高原天神都不能匹敌,是故,羱族、羝族、羯族纷纷臣服了魏国。
七月十二日,楚国将领季武、桓虎,分别率领曲阜军、薛城军(原睢阳军)抵达昌邑。
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赵润当年征讨三川郡时所使用的“猛火油”,也就是石油。
十三日,楚国将领项娈率军南下,协助寿陵君景云攻打睢阳。
或许有人会觉得,既然羯族战士如此悍不畏死,为何当初却臣服了魏国呢?
不然,羯角骑兵无所畏惧,万夫长战死,就由千夫长顶上;千夫长战死,就由百夫长顶上,直到取得胜利。
羯角骑兵很快就得知了魏军弃守昌邑的消息,亦放弃了与楚国军队纠缠,在督护博西勒的指挥下,保护着这些人徐徐从昌邑撤离,撤向定陶。
虽然楚国的军队是羯角骑兵的十几倍,但这些羯族战士并不认为对方是不可战胜的——除非这帮楚人身背后也站着一位神力强大的神祇,且彰显非凡的力量,让他们亲眼看到类似“天水无法熄灭火势”的奇迹。
这场昌邑之战,堪称这场“伐魏”战争爆发至今,发生于宋郡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但是此刻面对楚国的军队,情况却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