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战前定计
“商水军……看来运载了不少殿下所说的‘大礼啊’。”
“叫我乌兀就好。”乌兀笑着说道。
“呵!”赵弘润轻笑一声,觉得此事就算透露给此刻帐内众人也无妨,遂如实说道:“连弩五百架,弩矢三十万支,投石车三百架……”
而相比司马安的纠结,其麾下大将白方鸣倒是没顾虑那么多,笑着说道:“谢了,这位羱族人兄弟,这可真是关键的情报啊。”
仅仅听了两句,帐内众将便惊地倒吸一口冷气,就连司马安亦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而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有些意外,疑惑问道:“大将军怎么知道的?”
等等等等。
听到这句问话,帐内众砀山军的气氛变得有些怪异,毕竟在发现商水军所运载的连弩时,砀山军与商水军可是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只不过当时商水军的掌兵大将伍忌很好地将其给化解了而已。
随后,乌兀陆续向帐内众人讲解羯族人的习性,比如,羯族人的骑兵支援非常快,因为羯族人的部落战士可以做到在马背上吃喝拉撒,因此,最好别妄想去偷袭,否则,只会引火烧身。
“咳……肃王殿下,不知商水军何时抵达此地?”大将闻续巧妙地岔开了那个让他们有些尴尬的话题。
可让司马安感到别扭的是,这一席宝贵的建议,竟然是出自一名外族人的口,这让他内心十分纠结。
要知道那可是“三发齐射”的连弩,五百架连弩,就意味着瞬时间工夫吐射出弩矢的数量可达到一千五百支。
换而言之,这是一席非常宝贵的建议。
更要命的是,这些连弩所发射的弩矢,可不是手弩那种小威力的弹矢,那可是能射穿铁盾的强弩。倘若那些奴隶军果真如乌兀所言,连最起码的防具都没有,那么到时候,一根弩矢射穿二到三名奴隶军,根本不成问题。
可正如乌兀所言,他们的这种战斗方式在遇到羯族人时,搞不好就会被拖死。
这也正是赵弘润一心希望扩编魏国正规军数量的原因,毕竟“精兵方针”,也是存在着它的弊端的。
“这个……”赵弘润暗自估算了一下,皱眉说道:“可能要十日,或者半个月……”
还别说,似砀山军这种一贯注重“精兵”方略的魏国六营军队,在碰到楚国与羯族人这种丝毫不顾及己方伤亡人数的人海战术时,还真是有种束手束脚般的窘迫。
若是在前几日,要是司马安听到这个答复,恐怕早就冷笑连连了,但是此时,由于他对赵弘润的看法与评价早已改变,因此,他在听到这个答复后,却是另外一种理解。
望了一眼一脸憨厚表情的乌兀,司马安沉吟了半晌,皱眉说道:“换而言之,我军必须改变作战策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