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怀疑(二)
“多、多谢殿下吉言。”北宫玉夹杂着喜悦与尴尬谢道。
是的,卫瑜乃是卫国的公子,多半还是卫国日后的王,并非是他们想怎样就怎样的小角色,虽然如今“追缉萧鸾”这件事,在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说来已近乎“私仇”,但倘若其中有卫公子瑜牵扯在内,就有可能上升到“邦交事件”——哪怕是最后查证,卫瑜确实在私底下庇护了萧鸾,难道他张启功这个“太子府都尉”,就能罔顾魏卫两国的友谊,强行要求卫瑜交出萧鸾?
北宫玉心中大感惊讶,不过未敢细问。
不,只会渐渐拉大距离。
“另外嘛……”看了一眼北宫玉,赵弘润宽慰道:“不管你二人的事,虽然此行并未抓到萧鸾,但本王也从中看到了你的赤诚。”说着,他轻轻拍了拍北宫玉的臂膀,带着几分揶揄说道:“除了那份名单,平日里空暇时,多考虑考虑纳妾之事,本王虽可许诺北宫氏富贵,也无法让你北宫氏人丁兴旺,这件事,还是要靠你亲力亲为。”
虽然这听上去十分可笑,然而不能不说,民众有时是盲目的,因此听信这个谣言的卫人,却也不在少数。——可事实上,魏卫两国如今的差距,会因为一个卫公子瑜就有所缩短么?
纵使北宫玉今年三十又九,听到赵弘润这番调侃揶揄,却也尴尬地面色涨红。
“殿下?”
但说实话,吞并卫国,这对魏国而言并没有太大助益。
北宫玉有些茫然: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特地将我召到东宫,难道就是为了问一个问题?
长此以往,魏卫两国之间,必定产生矛盾,弄到最后,很有可能变成魏国一怒之下吞并卫国的结果。
他看了看张启功,希望后者能提醒他一下,然而张启功只是笑而不语——他当然明白太子殿下询问北宫玉那个问题的原因,但没有必要向北宫玉解释那么多。
但也因为这件事,魏国在卫国民间的评价一下子降了许多,有不少为人愤慨魏国“仗势欺人”,无故针对他们贤能的公子卫瑜,更有谣言称,魏国这是畏惧卫公子瑜的贤能,不希望卫国因为卫公子瑜而强盛起来。
同时,他心中隐隐有种受宠若惊的喜悦。
这也要看针对什么人,像上次大梁朝廷那样,最后逼得卫王费将卫公子瑜送到大梁作为质子——当然,这个质子的本意是朝廷为了教训一下卫公子瑜,让这位卫公子日后少在“宋郡问题”上插嘴,诋毁大梁朝廷。
他再次体会到,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论个人魅力,比之萧鸾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胸襟,那更是萧鸾万万不及。
还是说像上次那样,让朝廷出面转告卫王费,由后者对卫公子瑜施压?
如此一来,这件事到最后可能就会成为魏卫两国打口水仗的开端:魏国朝廷斥责卫公子瑜,强行要求卫瑜交出萧鸾;而在卫瑜矢口否认的情况下,卫国民众又认为这是魏国忌惮卫瑜的才能,想针对陷害,防止卫国因公子卫瑜而变得强盛。
半晌后,赵弘润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转头对北宫玉笑着说道:“北宫,今日召见你二人,本王是想交代一下,追缉萧鸾之事,暂且搁置,本王听说你列了一份萧逆的名单,接下来,你就辅佐启功去策反这些人吧,本王还是那句话,愿归顺朝廷、归顺本王的,只要非是大奸大恶之徒,本王都可以赦免。”
不管怎样,如今的卫国,她依旧是一个中原国家,哪怕其依附魏国,朝廷也不好强行要求卫公子瑜交出萧鸾,除非卫瑜公开承认庇护了萧鸾。——然而,卫公子瑜怎么可能会承认?
“暂且搁置追缉萧鸾之事?”
只是在卫国民众眼里,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在中原的传闻中,魏国的强势崛起,就是因为魏国出现了一位“魏公子润”,即然“魏公子润”能令魏国变得如此强盛,何以“卫公子瑜”就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