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回国
关键在于宋地。
宋地的两大势力——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与宋地叛军宋云——未见得会允许这件事。
毕竟一旦『梁鲁渠』修成,魏国出兵宋地或许只要短短几日,南宫奎与宋云会默许此事?
或许他们表面上不会与魏国作对,但私底下势必会派人破坏。
当然了,既然赵弘润主意已决,区区南宫奎与宋云的威胁,又岂能左右这位肃王殿下的主意?
当然,前提是鲁国能否说服魏国派兵支援。
不过仔细想想,倘若日后齐鲁魏三国果真因为这条水渠展开了紧密的贸易,那么,魏国自然不会坐视齐鲁两国被楚国所覆灭。
显然,这就是鲁国国主提出这条建议的根本原因:先将这条水渠修好,其余事,日后再慢慢商量。
正因为如此,赵弘润才会夸赞这位国主『高瞻远瞩』,毕竟这世上多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像鲁国国主这般眼界的人,说实话的确不多。
“润公子以下如何?”鲁国国主笑眯眯地问道。
此后,赵弘润便与鲁国国主开始商议修筑这条梁曲渠的具体事项。
比如,如何充分利用两国境内原有的河渠,尽可能地避免直接掘土开挖河渠;再比如,指定那几座重要城池作为梁鲁渠的枢纽,等等等等。
最终,总得得出了路线:大梁、济阳、定陶、方与,北接泗水至鲁国王都曲阜,南接『微山湖』,分流一支到『彭城』、一支到『邳县』,两地皆是在抗拒楚国入侵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堡垒。
赵弘润望着那份地图,几番欲言又止,可最终,他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说道:“小王无法否决。”
是的,哪怕很清楚鲁国国主此举是“不安好心”,赵弘润亦无法反驳,因为这条水渠的兴修,对于他魏国的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地使齐鲁魏三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这一点,十分关键。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条水渠会经过宋地与卫国。
卫国好说,他是魏国的小弟,更何况这条水渠的兴修对卫国也有好处,不怕卫国国主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