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五月(一)
因此,“秦韩战争”对于魏国而言,其实也并非只是借助秦国的力量来削弱韩国,其中未尝没有反过来借韩国之力削弱秦国的意思——还是那句话,只要秦国发展壮大的程度还未达到使秦人产生“问鼎中原”这种野心,那么秦魏两国就不存在最根本的矛盾。
这不,在明知各国使者彼此间谈判破裂的情况下,作为此番会盟盟主的魏国,可曾有礼部官员出面调解?并没有!
反之,则两国的冲突终将难以避免。
当然,事实上谁也不会去在意那个,毕竟魏国此次号召诸国会盟的真正目的,又不是真的为了什么呼吁各国彼此克制——魏国只不过是为了彻底坐实中原霸主的位置而已,他巴不得各国继续打地你死我活。
而从魏国目前的利益角度出发,赵弘润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竭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尽可能地平衡各国的实力,莫使天下格局出现太大的变化,这才是最符合魏国当前利益的。
比如说,反过来削弱秦国。
在那日参观过冶城后,韩晁与暴鸢、赵卓等人皆认为,纵使是这些魏国愿意向他们展现的武器装备,亦毫不弱于他韩国,这些东西若是落入秦人手中,相信雁门军的压力必定数倍增涨。
虽然魏秦两国如今也处在蜜月期,非但赵弘润还娶了秦少君嬴璎,并且,包括秦王囘、渭阳君嬴华、阳泉君嬴镹、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等众多秦国的实权人物,皆与赵弘润私交不浅,但这并不足以保证魏秦两国的关系就能长久维持。
就算他再不通兵事,却也猜得到秦国向魏国购置军备的目的就是为了攻打他韩国的雁门郡,而魏国锻造的军备……
事实上,秦国也是魏国的潜在劲敌,只不过,来自秦国的威胁要排在韩国与楚国之后,顶多就是第三威胁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非但韩国与秦国的交涉失败,事实上,楚国与齐、鲁、越三国也并未谈和,也就是说,魏国此次主办会盟的借口,那什么呼吁不呼吁的,已经彻底破产。
说实话,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单单听到这个要求,他便知道那渭阳君嬴华根本就没有与他韩国交涉的心思——他韩国如今全靠雁门、太原两郡的复杂地形抵达着秦国的进攻,怎么可能割舍?一旦割让了雁门郡,万一秦国背信弃义,他韩国可能将无法有效地抗阻秦国军队的进攻。
“诸位爱卿,且先到偏殿歇息。”
赵卓的这一番补充,立刻让韩晁停下了手中的笔,眉宇间露出几许忧虑之色。
这跟楚国的情况十分相似:一旦日后秦国发展壮大,那么势必会跟魏国产生一些摩擦。
“……另外,经我打探所知,秦国的阳泉君嬴镹,此次据说是专程为了购置魏国的军备而来……”
就好比魏国与齐国从一开始的友好结盟最终走向陌路,甚至于反目成仇,一个国家在发展的期间,他的敌人与朋友可能会出现变化,曾经的敌人变成同盟,曾经的盟国变成敌人等等,毕竟各国的利益不同嘛。
所谓的会盟,其实在魏国向各国使者炫耀了国力之后就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