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大梁见闻(二)
赵弘润悄悄地走到龙案旁,望了一眼摊在龙案上的奏章。
这,与赵弘润道听途说的“景王”的形象不符。
站在魏天子身旁的大太监童宪注意到了赵弘润,一脸惊讶与欣喜地正要提醒魏天子,却见赵弘润忽然摇了摇头,遂会意地没有开口。
要知道赵弘润从二伯赵元俨、六叔赵元俼、三叔公赵来峪,以及熊拓、游马等人口中所听说的他父皇,那位“景王赵元偲”,那可是心狠手辣的一代枭雄,而眼前的这位“魏天子赵元偲”,唯有在情绪激动时才会露出他的獠牙,露出他阴鸷的一面,其余时候,像极了一位迟暮的老人。
“肃王殿下?”
赵弘润撇了撇嘴,说道:“好玩个屁,现在还是一片穷乡僻壤,风景倒是不错,其他的嘛,一塌糊涂。”
而赵弘润也难得地没有在这件事上追究,只是压低声音说道:“这次的上党……或许是个机会?”
“商水好玩么?”魏天子随口问道。
魏天子望了一眼赵弘润,他知道这个儿子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旦韩国与魏国开战,那些将家产转移到上党变成军队、准备大捞武勋的贵族世家,很有可能折戟在这场国战中,到时候只要魏天子够心狠的话,借机铲除一部分不听话的国内的贵族势力,可不是不能办到的事。
“唔。”
这个男人,已经为魏国差不多燃尽了毕生的精力,连带着曾经的雄心壮志、曾经的野心,都燃尽了。
尽管心中仍有些各种因素导致的芥蒂,但赵弘润不得不承认,他父皇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君主。
燃尽在垂拱殿那一隅之地。
“父皇……确实是一位明君。”
但考虑到最终,魏天子还是摇了摇头,淡淡说道:“留到下代吧……仔细想想,当初你说的没错,朕……朕的雄心壮志,的确是在垂拱殿那个狭隘的地方消磨殆尽了……”
可能是察觉到殿内的气氛有些微妙的改变,魏天子疑惑地抬起头来,一眼就注意到了站在他旁边伸头探脑看着龙案上奏章的儿子,一边继续写着批文,一边语气平常地说道:“回来了?”
他的话中,透露着一股沧桑,一种英雄暮迟的悲凉。
而此时,殿内的三位中书大臣们皆已注意到了赵弘润,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笔,微笑地看着魏天子与赵弘润二人。
此刻细看这位魏国的君主,不难看到才四十来岁的他,的确是已两鬓斑白,渗透着一种老迈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