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入秋(一)
正所谓自己的事自己清楚,赵弘润说他们这些叔叔辈的大将军才算劳苦功高,可在百里跋看来,他们劳苦倒是谈得上,至于功劳,那就不见得了。
浚水军大将军百里跋在前赴皇宫垂拱殿交付了军务后,便拜访了赵弘润的肃王府,同行的还有曹玠、宫渊、吴贲、于淳、李岌五位营将军。
事实上,百里跋的天赋并不算高,他的用兵方式注重一个“稳重谨慎”,与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汾陉军的大将军徐殷等人差不多。
八月十七日,浚水军回到了大梁。
不可否认,百里跋、徐殷、朱亥等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非但是魏天子曾经的宗卫,更处于一个当时魏国的将领青黄不接的年代,曾经有许多优秀的将领役在魏天子于新皇登基时的那几年。
不过,赵弘润最终还是让百里跋接受了叔叔这个尊称。
而如今,随着赵弘润二次讨伐楚国得胜归来,纵使是百里跋,看向赵弘润的目光亦带有几分仰视的意味,以至于在赵弘润亲热地喊他叔叔的时候,百里跋居然有些惊慌,连道不敢。
他很尊敬百里跋,因为若不是百里跋当初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赵弘润未必能走到像今日这般的高度。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多余的,赵弘润比他想象的更加出色。
而赵弘润的尊敬,让百里跋在感动之余,亦难免有些感慨。因为一位他曾经也算是看着长大的小辈,仅用三年时间就远远超过了他,如今更逐渐被人冠名为名帅。
将临洮君魏忌丢在狼岗军营,又嘱咐屈塍与伍忌配合魏忌让商水军与鄢陵军展开克制秦国军队战术的操练演戏,赵弘润则自顾自回到了大梁。
当年顺水军与禹水军两军对峙,最终走上同归于尽的末路,不知有多少魏人为之唏嘘。
毕竟双方不存在利害关系嘛,何必弄得冷冰冰的。
因为在那时的年代,“靖王赵元佐”所执掌的顺水军,与禹王赵元佲所执掌的禹水军,那可是几乎囊括了魏国最起码五成的年轻将才。
哪怕是魏忌后来建议让商水军与鄢陵军进行一些后两者所不明白的战术操练,伍忌与屈塍等诸将亦纷纷给予配合。
因为在三年前,当赵弘润初次掌兵、肩负起击退暘城君熊拓大军的时候,百里跋对赵弘润并不是很放心,总是担心赵弘润那霸道、独断的掌兵方式,会将战局葬送掉。
“……我哪里称得上什么名帅。论劳苦功高,诸位叔叔才是。”赵弘润谦逊地说着,频频给百里跋等人劝酒。
尤其是百里跋。
见赵弘润对自己等人依旧是如此敬重,百里跋感动之余,难免隐隐有种迟暮感。
对于赵弘润这位曾经的八殿下、如今的肃王,浚水军的诸将心中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