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君子欺之以方(二)
听了这话,尚勋、寇正、尚阳皆用意外的目光看向了赵弘润。
其中,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听说日后可以搬到大城居住,无比雀跃,口不择言地喊着“不用修路咯”这样的话,结果被气恼的尚勋用拐杖重重敲了几下。
于是,他在请尚勋入座后,笑着说道:“老丈深明大义,小王佩服……曾经小王以为寇大人乃不可多得的贤才,直到今日见到老丈,本王这才恍然,老丈才是隐于山林的大贤……小王冒昧,希望举荐老丈为汾阴、蒲板两地的县令,不知老丈可愿屈就?”
当日,赵弘润与尚勋在商议后做出决定:由赵弘润先带着寇正、尚阳还有另外一名尚勋的门生前往汾阴,而尚勋则与诸乡民们收拾家当,随后前往汾阴。
赵弘润看了一眼寇正,自然寇正只是碍于恩师尚勋的命令,未见得心里愿意。
说着,他不等尚勋、寇正等人开口,便将汾阴、蒲板二城的重要性着重叙说了一遍,甚至于夸大到“汾阴、蒲板若有失则大魏必将衰亡”的地步,让尚勋几番欲插嘴,但最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见此,赵弘润心中大喜。
见此,赵弘润正色说道:“老丈,小王是这样想的……尚城幽僻,风景虽好,但与外界的道路不便,汾阴、蒲板,乃是重要之地,然而去年,河东郡西部数城前后遭到韩人与秦人的进攻,此时百业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因此,虽老丈年势已高,小王亦希望老丈能够屈就。”
欣喜之余,他也不禁有些得意。
他虽然没有说完,但相信在场的人都明白尚勋的意思:他是希望留在尚城,待死后与妻儿合葬。
期间,尽管尚勋竭力推辞,但赵弘润还是命天门关守将吕湛派五百兵护送。
寇正遂不敢言。
次日,赵弘润亲笔写了一份书信,派人上奏大梁垂拱殿,在信中叙说此事,即将尚县几十户乡民迁至汾阴,且将尚县作为天门关的驻军据点。
“住口!”尚勋喝道。
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方法得当,并且坦言相告,似尚勋、寇正这等正人君子,其实是最容易说服的。
“老朽?”尚勋摇了摇头,笑道:“肃王殿下谬赞了,老朽何德何能?……让年轻人跟随殿下你前往吧,至于老朽……”
次日,尚勋将尚县的乡民聚集到府衙前的空地,将迁民的决定告诉了乡民。
事实上赵弘润耍的把戏,这三人心中明明白白:若尚勋去了汾阴、蒲板,寇正还能跑到哪里去?
在得知要搬迁到汾阴后,尚县的乡民虽有些念念不舍,但最终还是全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