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魏楚之战爆发
此时,平舆君熊琥刚刚抵达汝南郡一带,虽然尚未回到平舆郡,但也没有听说魏国大举进攻平舆郡的消息,正为此感觉纳闷时,便收到了西郢君熊焘派人送来的消息,得知了魏将伍忌在“古罗县(枝江)”一带的行为。
记得在“五方伐魏”战役中,曾经居住在三川郡的羯族人,被当时的魏公子润与其副将司马安击溃,羯族人的三大部落中,除“羷”部落投诚魏国,其余“羯”、“羚”两个部落皆被魏军击溃,这些残存的羯族人,被迫离开三川,向南逃到南阳,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
在得知此事后,平舆君熊琥幡然醒悟:可能魏军那般兴师动众,纯粹就是为了伏杀楚水君。
襄阳与樊城,地处襄水上游的南岸与北岸,乃是平舆君熊琥早些年下令修筑、专门用来遏制南阳羯族的城池。
而能做到这件事的人,在魏国就只有一个人,即魏王赵润。
在沉思了片刻后,西郢君熊焘恍然大悟。
当时的三川羯族,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诚魏国的“羷部落”,因为该部落的首领“鄂尔德默”始终亲近魏国,因此在战争之后,这部分羯族人并未被魏国所针对,甚至于后来还加入到了“川雒联盟”;而另外一部分羯族人,则是前羯角部落联盟的失败方,首领为古依古,督军为博西勒,这些羯族人因为战败而为魏公子润无偿效力十年,满十年后,他们建立了“川北联盟”,其中督军博西勒,后来作为魏国的将领,率领羯角骑兵活跃于“第一次中原诸国混战”与“第二次中原诸国混战”,成为在魏国担任一军主将的唯一一名羯族人。
对于楚水君,西郢君熊焘作为楚西熊氏,对前者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感,因此,虽然他并不支持平舆君熊琥试图借魏人的手将楚水君杀死,但亦默许了这件事。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南阳羯族首领克雅图想到了身在三川郡的同胞,希望能得到三川羯族的帮助。
毕竟曾几何时,统治楚西的汝南君熊灏,亦是让熊焘颇为尊敬的远房叔父。
可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决定再派一支兵马埋伏在古罗县,便收到了来自“襄阳”、“樊城”一带的紧急战报,得知魏国兵出南阳,攻打这两座城池。
“看来阿姜在魏国确实得宠……”
古罗县(枝江)一带,就在巫山东南侧,即是一个半月后魏国皇后芈姜带着商水军伏击楚水君的地点。
由于羯人在与魏国的战争中损失太过于惨重,南阳羯族起初在与巴人——主要是向北扩张的巴国相氏一族——的战争中遭到失利。
熊焘只是觉得这件事有点奇怪:魏国商水军远道而来,接连攻陷襄阳、樊城、鄢县、鄀邑、当阳、古罗,就只是为了伏杀楚水君?!
为了同心协力抵御外敌,羯、羚两个羯族部落合二为一,鉴于当时羯部落族长巴图鲁、与羚部落族长阿克敦,皆在这场战争中丧生,余下的羯人便推举了阿克敦的儿子“克雅图”作为新部落的首领。
困惑之下,西郢君熊焘便派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平舆君熊琥。
当时的南阳,亦充斥着本土势力,主要是巴人与黔人,还有一部分贼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