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两封来信(二)
“这厮居然还保密!……殿下,回头一定要重罚他!”
然而,居然有人企图擅自利用他们高尚的牺牲与付出,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再翻下去,赵弘润发现沈彧抄录了那几条被朝廷所采纳的强国国策,从字迹判断,不像是沈彧的笔迹,从上面还盖着“翰林署”的印章推断,这应该是沈彧想办法直接从翰林署拿来的草拟文书。
“混账!”
一个名叫周昪(bian)的文士,成为了东宫太子弘礼的第二位幕僚,且以东宫的名义,向朝廷献上了几条强国的秒策,以至于如今大梁东宫太子在朝野的声势大涨,彻底盖过了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
赵弘润怒拍了一下桌案。
然而待信纸翻到第二页,赵弘润没看几行就愣住了,因为沈彧并未在信中写他如何拜入禹王赵元佲门下,而是记载了一桩他听闻的,在大梁发生的大事。
其一,恢复“大魏武军”。
而第三项,也就是最后一项,赵弘润仅仅只看了几行,面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草拟文书上拟写的,总共有三条。
为何?
赵弘润皱起眉头,逐字逐句地阅读这份草拟文书。
平心而论,赵弘润的四哥燕王弘疆,主动放弃了争夺皇位,前往山阳县,镇守在魏韩战事的第一线。
赵弘润闻言哈哈大笑,点头说道:“唔,一定要重罚!”
而赵弘润,亦至今都没有改变主意参与争夺皇位,只要魏国能够强大,他甘心坐镇在商水县,为魏国提防南边的楚国。
卫骄一脸“愤慨”地声讨沈彧,在赵弘润面前“指责”沈彧的不是,但是看他笑地合不拢嘴的表情,不难猜测,这位耿直的现宗卫长,此刻正为兄弟沈彧能拜入禹王赵元佲门下而感到万分的喜悦。
但不管怎样,赵弘疆也好,他赵弘润也罢,他们皆是出自对国家的热爱,履行身为“大魏皇子”的职责与义务。
因为周昪在谏言中大加赞赏“燕王”、“肃王”,称赞其“皇子守国门”的高尚品德,居然奏请朝廷将山阳县正式册封给燕王弘疆作为封邑,而将商水县作为封邑封赏给赵弘润,别以为这是好事,要知道“商水王”与“肃王”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而其中,说是挤兑也好,号召也罢,周昪暗示魏国四境不稳,尚需要几人坐镇魏国四方。
而一旦某条国策经过了翰林署,就意味着朝廷十有八九要推行下去了。
这摆明了就是要将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等皇子挤兑地主动放弃参与夺位,学燕王弘疆,学肃王弘润这样坐镇魏国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