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安陵赵氏(一)
他终于明白这件事为何会惊动那位被称为肃王的混账小子,原来是这件事闹地极大。
当时的安陵王氏,在安陵可谓是权势滔天,但是在担任宗府宗正的赵来峪面前,他们却不得不尽心巴结,毕竟对于姬姓的王公贵族而言,宗府可谓是一柄高悬在头颅上的利剑,若是惹得宗府不开心,宗府有的是办法对付这种不听话的同族。
果不其然,赵文蔺在稍作停顿了一下后,苦笑说道:“原以为那几人只是鄢陵的一般猎户,没想到,其中有一人乃是鄢陵的楚人贵族‘贡氏’。数日后,一对叫做‘贡婴’、‘贡孚’的兄弟,带着其一干家奴,在附近山头埋伏,埋伏了数日,正巧撞见十三他们……那伙贼人杀了我赵氏与王氏十几个家奴,十三等人好不容易才逃脱。”
然而说到底,哪怕算上赵来峪,所谓的安陵赵氏在安陵也不过只传承了三代,即“来”、“文”、“成”,哦,再算上赵来峪那出生不久的曾孙,还得加上“武”这一辈。
“……”赵来峪捋着胡须不说话,他猜到,他大儿子接下来要说的,才是这整件事的关键。
在安陵王氏的帮助下,赵文蔺、赵文衢、赵文辅兄弟三人在安陵谋得了一份家业,且在其父、宗府宗正赵来峪的偏袒下,家门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传开了“安陵赵氏”的名气。
果然,赵文蔺在咬了咬牙后,低声说道:“事后,十三他们气不过,带着两家的家仆前往鄢陵,王氏一门中担任县尉的王邯,亦带着县兵前去助威,勒令鄢陵县令交出‘贡婴’、‘贡孚’二人,没想到,‘贡婴’、‘贡孚’二人颇为凶悍,带着鄢陵县内的壮丁杀出城外……”
“杀了鄢陵的楚人?”赵来峪皱了皱眉,虽说他最近双耳不闻窗外事,但是对于鄢陵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然而,尽管顶着王族的尊号,可依旧无法改变赵来峪被迫离开大梁、投奔他几个儿子的窘迫处境。
如今的鄢陵,包括商水、长平,居住的皆是那投奔他们魏国的四十余万平民,并且朝廷礼部也在大力缓和这几个县城与召陵、安陵等地魏人的关系,希望可以消除楚魏战争期间所带来的彼此仇恨。
别看王族与公族仅仅一阶之差,可这差距,犹如天壤、犹如云泥。
此时,安陵人杀了鄢陵人,这简直就是顶风作案,与朝廷作对。
赵来峪亦有三个儿子,因为他这一支已经不是宗族的本家。因此,他几个儿子的排字,并不是赵弘润的父亲、叔伯那样的“元”字,而是按照辈分改成了“文”,长子叫赵文蔺、次子叫赵文衢、三子叫赵文辅。
说到这里,赵文蔺偷偷望了一眼赵来峪,低声说道:“一场混战,双方死了千余人。”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赵来峪那几个儿子前来投奔,安陵王氏当时是十分热情的,毕竟说到底,两家出自一个祖宗,况且十几代后,两家又结了亲,贵族与贵族之间的联姻,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可靠的,比利益驱使下的结合还要可靠。
“……”赵来峪手指赵文蔺,气地浑身发抖。
比如说,从魏天子手中请一道召令,就足够似安陵王氏这种公族喝一壶的了。
但唯独有一点,“安陵王氏”是不如“安陵赵氏”的,那就是贵族的地位,前者仍是王族,而后者,仅仅只是公族而已。
但仅仅如此的话,推几个替罪羊出去不就能解决了?
因此,别看“安陵赵氏”与“安陵王氏”齐名,但实际上,前者的底蕴财力,是远远不如后者的。
赵来峪疑惑地望向大儿子,他猜测,可能他大儿子还未说完全部。
也就是四辈,与安陵王氏这种在此传承了十几辈的贵族,根本无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