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聚谋
反观周昪、张启功,那都是“进攻欲望”极其强烈的幕僚,讲究先发制人。
“嗯!”他点点头说道:“我会想办法劝说母亲大人的……第二桩事呢,周先生?”
这可能与骆瑸的性格有关,因为他学的是王道阳谋,做事习惯光明正大,可能在他的认知中,相比较算计别人,他更加倾向于让己方做得更好。
“第二桩事,就是查一查曲梁侯司马颂的底细。”周昪看了一眼骆瑸,压低声音说道:“我怀疑,曲梁侯司马颂,乃是雍王弘誉安插在庆王党内部的暗棋……若能设法查证是雍王弘誉暗中授意曲梁侯司马颂,叫后者挑错庆王党引发‘金乡屠民’之事,那雍王弘誉就万劫不复了……”
这从骆瑸历来为赵弘礼所献的计策就能看出,几乎每次都是后发制人、见招拆招,几乎不曾看到他主动去设计其他皇子。
这是惯用王道之策的幕僚的通病,未曾战、先算败,算着算着就把自己的信心给算没了。
“……”赵弘宣、周昪、骆瑸三人面面相觑。
说白了,他俩就是怕输、害怕失败。
尤其是赵弘宣,他原以为这是一招好办法,却没想到,这其中竟然还有这种因由。
但他与赵弘礼,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定。
骆瑸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苦涩说道:“这件事,其实骆某也曾想过,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啊。”
其实说实话,赵弘礼目前还是拥有与雍王弘誉争夺大位的资本的,毕竟他有一些雍王弘誉都不具备的优势,但问题是,赵弘礼与骆瑸,都不是那种有大魄力的人,而且性格较“软”。
说得也是,总不至于他们登门质问曲梁侯司马颂,后者就乖乖将内中隐情一五一十透露给他们了吧?
这一番话,说得赵弘礼与骆瑸沉思不语。
想了想,赵弘宣说道:“这样的话……长皇兄就负责劝说皇后吧,若能说动皇后帮助咱们,咱们的胜算就大了不少……”
就像这次,其实骆瑸也知道,正如赵弘宣所说的,此时若长皇子赵弘礼还不宣告复出,待等“庆王弘信被逼离开大梁远赴宋郡”一事渐渐淡去,一切尘埃落定,到时候就算赵弘礼再高举夺位之旗,也撼动不了雍王弘誉介时的声势。
赵弘礼闻言有些忐忑,因为从小到大,他始终颇为畏惧那位母亲,尤其是在逐渐长大成人后,愈发不敢在母亲面前表露心迹。
而这,可能就是赵弘礼、骆瑸这些年来频频吃暗亏的原因:性格太软。
但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