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难题
听闻此言,王甫想了想,说道:“巴国有一种树,树上寄居着许多白色的虫子,叫做‘白蜡虫’,收割季节时,将其连片割下,稍微加热,便能得到‘白色蜡油’,凝固后便是‘白蜡’,去年肃王殿下在监督科试会场时,请我冶造局所制的那批白蜡,包括会试场上那些白蜡,皆是那些‘白蜡虫’所分泌的蜡油。”
不得不说,冶造局的工匠所做的活就是严谨,尤其是在赵弘润更进了度量衡后,在度量方便尤其变得精确,这不,只见这批几十支蜡烛从外表看来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做工精细,很难想象竟是只能卖十个铜钱一支的蜡烛。
“就没有什么能代替油脂的么?成本不要向蜜蜡这么离谱的。”赵弘润有些无奈地问道。
但是即便如此,赵弘润还是发现了种种问题。
王甫一句话就宣判了赵弘润打算用蜜蜡取代动物油脂的想法:用蜜蜡取代油脂所制的蜡烛出售给民间?以什么价格呢?卖贵了,一般百姓根本负担不起,从而使得这种蜡烛有价无市;而若卖地便宜,那冶造局铁定要亏地吐血。
“专门负责与巴国交易的商队……”
只见那些模具,皆是半圆状的凹陷。
“对!我大魏有专门与巴国进行交易的商队,将一些我大魏缺少的物资运到大魏,比如殿下你身上这件锦袍,便是由蜀地的锦缎所制,我大魏虽然也有纺丝工艺,但比不过巴国之地的人。”
在这些模具内的烛油尚且冷却之前,冶造局的工匠们又将事先准备的棉线放在方面,待等油脂即将完全凝固时,快速将其覆盖到另外一个并未添加棉线,并且装满了尚未凝聚的烛油的模具上,待等这两块模具内的烛油冷却下来的之后,冶造局便获得了一支蜡烛。
“交易?”
首先是这种生产方式耗时久、工艺复杂,需要的人力大,除非赵弘润征集个几万人一同参与制造,而且还是日夜不停地制造,否则,他想用冶造局所生产的蜡烛成为大魏市场上蜡烛的主流,想也别想。
冶造局局丞王甫望了一眼这位久居深宫的肃王殿下,苦笑着说道:“那是内造局专门提供给皇宫内的贡烛。”
无他,因为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不足,远远低于赵弘润的估算。
“殿下,让您久等了。”
王甫摇了摇头,苦笑说道:“那些树被巴人们视为‘宝树’,巴人们还希望从我大魏这边源源不断地赚取利益,怎么可能教我魏人如何培育呢?只能通过交易。”
局丞王甫将凝固后的第一支蜡烛,交到了赵弘润手中。
赵弘润闻言一愣,皱眉问道:“那这种树在我大魏……”
赵弘润接过蜡烛,左右瞧了瞧,甚至于,与另外一些还未凝固的蜡烛比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