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局势(三)
二十万魏兵众志成城,心中唯有一个目标:兵临邯郸城下!
中书令蔺玉阳恭敬接过战报,摊开瞅了一眼,顿时脸上浮现几分亢奋的潮红。
以至于到五月初十日,伯阳城终于被攻陷。
针对这件事,蔺玉阳、虞子启以及冯玉这三位中书大臣都是反对的,他们认为,近几年来他魏国的征战的确胜率不低,并且通过战争,使国库充盈,不像以往那样紧巴巴地过日子。但相比较韩国,三位中书大臣仍然认为他魏国的实力不足以与韩国正面抗衡——在河东郡的战事姑且不提,那算是魏国的正当防卫,而攻陷上党郡,这在三位中书大臣看来已经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韩国,然而如今,北疆的诸军居然还要反攻韩国邯郸?
此时,在肃王军面前就只剩下一条“漳水”,一旦“漳水”被魏军突破,魏军就将兵临邯郸城下。
没想到过了没几日,北疆诸军总帅韶虎便发回书信,恳请年后开春反攻韩国一事。
鉴于此事,韩军在漳水一带构筑起最后的防线,企图在这里阻挡魏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血性男儿踊跃报名投军,希望能作为预备役,参与反攻韩国的战事,哪怕是被派到运输队伍亦无怨无悔。
在几乎绝大多数朝官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情况下,魏天子乾坤独断,力排众议决定了此事。
可以说,魏军之所以能在邯郸郡取得显著的优势,这是建立在举国支持的基础上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率军征战于最前线的赵弘润,底气非常足。
许多朝中官员支持收复上党郡,但是却强烈反对本国的军队反攻韩国的王都邯郸,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最严重、最恶劣的挑衅——攻打韩国其余城池也就算了,攻打韩国的王都邯郸?这不是逼着韩人与他们魏国拼命么?
因为他知道他并非孤军作战,他的背后,是整个魏国!
当时,垂拱殿内三位中书大臣都不信,就连监国的雍王弘誉对此都有些怀疑,觉得此举过于托大。
不可否认,在经过荡阴侯韩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鼓励后,漳水一带的韩军抖擞精神、鼓起士气,重新振作起来。
记得过年之前,魏天子得知他儿子赵弘润在攻陷上党郡后,率领军队支援河东郡东部,曾笑称道:“这劣子或欲重演五年前初战之役,反攻韩国。”
但遗憾的是,此时的魏军已打出了气势,不光光肃王军,就连魏武军、山阳军、北一军、南燕军等几支军队的士气亦是高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原因就在于他魏国的军队,目前在韩国邯郸郡的优势实在是巨大。
随后,待此事通告于朝廷六部后,在朝廷六部内引发强烈的震荡。
五月初八,肃王军强行越过“洹水”,攻打“伯阳”。
最终,在三位中书大臣反对、雍王弘誉放弃发表意见的情况下,魏天子仍然允许了韶虎的恳请,允许北疆诸军反攻韩国。
虽然荡阴侯韩阳拼命阻击,但很遗憾,他麾下的军队在肃王军面前已吃过好几场败仗,全无士气可言,如何挡得住攻势愈来愈凶猛的肃王军。
这岂不是意味着要与韩国不死不休地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