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永不陷落之城!(三)
待等南城墙这边,楚军再一次被迫后撤重整旗鼓时,楚国上将项末的脸上,写满了震惊。
倘若单单只有那一万五千名禁卫军,并没有城内的游侠、原卫国士卒以及寻常百姓协助守城,纵使大梁乃是魏国旧日的都城,恐怕也早已沦陷了。
戎马半生的他,不知该如何形容这场攻城战。
想想也是,诸国联军的将领既不是傻子、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没注意到大梁城城墙上魏卒的数量?——虽说大梁城内原本仅仅只有一万五千名魏国禁卫军驻守,可这两日登上城头的魏卒,又何止超过数万人?
明明是诸国联军一方仍然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直觉却告诉项末,他们注定无法攻陷对面那座城池。
然而仅仅三个刻辰后,高乘亦战死,由同为五百人将的“曹棠”接过指挥。
当即便有士卒跑到城墙内侧,朝着正在城内准备着登上城墙作战的新卒们大喊,叫他们去催促城内的工坊。
此后,待等曹棠战死之后,这段城墙又陆陆续续由百人将甘括、苏细、林钧等人接管指挥,待等到当日的下午时,这片城墙上的军阶最高的,骇然只剩下什长(十人将)。
在南城墙上,禁卫军千人将张岱咆哮道。
而在此期间,在城内等待参战的新卒,陆续登上城墙协助防守,且其中大部分人根本熬不过一炷香时间就丧生。
倒并非是不忍心抛弃袍泽的尸体,诸国联军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大梁城内的魏卒趁夜出城回收射出的弩矢,顺便剥除死尸上的甲胄罢了。
除非,那座城内的男儿,尽皆战死。
大梁城内的弩矢,早在昨日下午时便已经竭尽,而可恨地的是,昨日黄昏前后,诸国联军在最终亦未能攻陷城池的情况下,在撤离时带走了许多己方士卒的尸体。
“该死的,城内的工坊为何还没有送来弩矢?”
但纵使魏方士卒战死无数,即便禁卫军高、中级将领陆续战死,楚军最终还是没能攻破南城墙的这片区域。
虽然城内的工匠与自愿帮忙的百姓们,毫不停歇地赶制弩矢,但始终还是无法赶得上城墙上的消耗,仅仅只是数轮射击,大梁城南城墙上的魏卒们,便已用尽了手中仅有的一些弩矢。
事实上不只是南城墙,在东城墙、西城墙、北城墙,禁卫军士卒死伤惨重,他们已经不再是守卫这座城池的主力,取而代之的,乃是在战火中迅速成长的新兵、民兵,以及那些本地或来自卫国的游侠。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大梁城内军民众志成城,才让诸国联军在这座城池被掐断了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