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魏宫廷 > 第1071章 思定(一)

第1071章 思定(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区别在于,雍王弘誉、襄王弘璟、庆王弘信三人是确实面壁思过了一宿,而赵弘润嘛,则是因为在考虑成陵王赵燊这类大贵族的事,因此耽误了睡眠而已。

而第三类,就是家产殷富的大贵族。

可能是因为彼此已撕破脸皮的关系,在马车上,庆王弘信用愤怒的眼神瞪着雍王弘誉与赵弘润二人,在旁,襄王弘璟一脸无辜地眨着眼睛。

这个档次的贵族最是鱼龙混杂,既有像第一类贵族那样家教颇严、洁身自好的贵族,也有一些其实并不老实的家伙——这帮人之所以暂时没有做出贪赃枉法的事,并非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的地位或者势力,暂时还不足以让他们与地方上的官府或商贾势力勾结。

“昨日之事,他日必有厚报!”庆王弘信咬牙切齿地说道。

似如此,宗府存在的意义又何在?

这支义军,可不是那种衣不遮体的农民兵,而是兵器、甲胄齐全的军队,甚至于,据说还配置了手弩,赵弘润久掌军队,很清楚从无到有打造这样一支军队需要花费多少钱粮。

不得不说,在怡王赵元俼担任宗令,架空了宗正赵元俨执掌宗府权柄之后,非但宗府对皇权的约束力已形同虚设,甚至于,皇权已反过来控制了宗府——在赵弘润眼里,他的六王叔、怡王赵元俼,实际上就是魏天子在宗府的代言人。

从这一点看,成陵王赵燊仿佛与楚国那些倾轧平民的贵族一般无二,然而在前一阵子,当魏国与韩国开战的时候,这位大贵族却毅然投入巨资,筹建了一支五千人的义军,将其移驻到酸枣。

不过话说回来,赵弘润并不认为这样是一件坏事,毕竟在他眼里,他老爹魏天子纵使年轻时犯下了不少错误,但仍不失是一位贤明、睿智的明君,似这等明君,是不需要宗府在掣肘的,相信姬赵氏先祖最初创立宗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不肖子孙在登上王位后胡作非为,而不是给赵弘润他老爹这等明君制造阻碍。

第二类,则是出于自身能力限制或者财力限制,无法步入魏国真正贵族圈子里的小贵族,比如三叔公赵来峪在那份名单中推荐的南席侯赵咨、陈曹侯赵宓、南曹侯赵咎等等。

对于这位五王兄的威胁,赵弘润掏了掏耳朵,权当没听见——既然彼此已撕破脸皮,他又何必与这个赵五再虚与委蛇呢?

首先第一类,是洁身自好、但因为过于老实、正值,使得家境并不殷富、其家族亦并不兴旺的贵族,比如圉县何之荣的“何氏一门”、尚县尚勋的“尚氏一门”,包括沈淑妃的娘家“黄邑沈氏”等等,这一类贵族有着良好的品德,但因为种种原因,无缘魏国的权柄,是赵弘润一力希望扶持的。

此时赵弘润所考虑的,是更深层的事。

更有小道消息称,由于成陵王赵燊给予宋郡雇工的过于苛刻,使得那些宋郡雇工曾几次发起反抗,但最终都被成陵王赵燊的家兵镇压了下来。

片刻之后,六王叔赵元俼将雍王弘誉、襄王弘璟、庆王弘信以及赵弘润四个侄子塞上一辆宗府的马车,点了二十名宗卫羽林郎,一起前往皇宫。

甚至于,成陵王赵燊在宋郡也有产业,他在宋郡开设了十几个烧制瓷器的作坊,用低廉的工钱招募宋郡人给他干活,却将其烧制出来的瓷器高价出售到三川。

在马车上,雍王弘誉、襄王弘璟、庆王弘信三人神态明显颇为疲倦,显然是各自在静虑室内熬了一宿,而赵弘润,亦是哈欠连连。

不夸张地说,但凡是家产殷富的大贵族,手底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底子并不干净的赚钱渠道,就拿成陵王赵燊来说,朝廷不是不知道他私下偷偷开采矿山,甚至于,成陵王赵燊名下还有一些不算小的作坊,专门打造一些铜器、铁器之类的,流向市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