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巴蜀之地
在与楚人的战争中,巴人被迫向西迁移,在蜀国与楚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在后来称作“巴地”的地方生存下来(即四川盆地东部),以巫山作为屏障,抗拒楚国。
“对啊,这个张启功真的好机智啊……”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巴国是一个国家,倒不如更像是后来“羯角联盟”、“川雒联盟”、“川北联盟”这种诸部落的集合体。
“看来楚国打算照搬当年他们从鲁国得到《鲁公秘录》的那一套把戏。”
此时的巴国,也已建立了国家,并且陆续在巴郡境内建造了五座都城,即“江州”、“平都”、“阆中”等五座,也正因为此举,导致蜀国对巴国开战。(注:抱歉,作者翻了半天资料,实在是找不到巴国剩下两座都城了。)
张启功心下暗暗冷笑。
于是乎,巴蜀两族展开了漫长的对峙与僵持。
为了使诸部落能真正团结起来,“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决定推举一名大族长。
在势力混杂的巴国,似这等懦弱的君主,如何能整个国家?
因为缺少一个类似君主的角色,巴国的政权非常混乱,在并非生死存亡时期,五个部落往往各自为战,甚至于,不乏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举。
暗暗摇了摇头,张启功又问道:“这么说,楚国近些年来与巴国的贸易,其实对象就是江州的巴氏一族咯?”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属部落。
冷笑之余,他亦盘算能否在这件事中使他魏国获得利益。
对于蜀人来说,巴人是侵占了他们家园的侵略方,而对于巴人来说,他们渴望得到(四川盆地)这块肥沃的土地。
当然,这件事张启功并不着急,相比之下,他更热衷于找到楚水君,杀掉此人,取得芈芮的信任,然后说服这位芈芮大人倒向他魏国这边。
若干年后,楚国向东扩张,巴楚关系不再紧张,蜀人就成为了巴人的新敌人。
想到这里,他轻笑着询问道:“芈芮大人,在下以为,既然楚水君已怀疑平舆君有杀他之心,想必不会轻易前往与贵方交好的巴氏,而会选择‘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等欲取代巴氏一族的部落,芈芮大人不妨派人在这些部落境内打探一番,想必能打探到楚水君的消息。”
他转头看向平舆君熊琥,正巧后者亦愤懑地盯着他看。
不难猜测,这五个大部落之所以联合,恐怕多半是因为彼此谁也无法一口气吞并其余四方,且外部又有外敌——楚国、蜀国——的威胁,是故为了生存而联合起来。
“哈哈,虽不中亦不远矣!”
这个类似联盟的诸部落结合体,最早由“巴氏”、“樊氏”、“瞫(shen)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组成。
瞧见平舆君熊琥那郁闷的表情,张启功心知自己必定猜中了八九成——在巴国境内与楚国交易的对象,如若不是巴国的君主巴鷿,也必定是巴氏一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