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归程
虽然这件事当初是在三叔公赵来峪的竭力劝说下促成的,一直以来让赵弘宣心中有些不悦,但如今回过头再看看,赵弘润不得不承认,三叔公赵来峪的劝谏是正确的——单凭赵弘润一己之力,无法抗衡魏国举国的贵族;因此,拉拢一部分,打击另外一部分,才是最明智的抉择。
此时在那块地段,早已有十几名青鸦众等候多时。
否则,赵弘润在国内贵族圈子里的名声那么样,更被人骂做“吃里扒外的族逆”,南席侯、陈曹侯、南曹侯等人凭什么站队他,为他说话、给他摇旗?
“殿下。”
比如沈淑妃的娘家“黄邑沈氏”,比如三叔公赵来峪的“安陵赵氏”,再比如前一阵子赵来峪那份推荐名单上的“南席侯赵咨”、“陈曹侯赵宓”、“南曹侯赵咎”等等,属于是赵弘润带着这帮人大家一起发财。
而如今,反对他的“举国权贵”已变成“绝大多数权贵”,这压力明显就要小得多了,到时候赵弘润再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使“绝大多数权贵”变成“一小部分权贵”,那么这场由“肃王与国内权贵”之间的战争,风向就要逐渐偏向于前者了。
对此,赵弘润毫不意外,原因很简单,相比较按照协议只占两成的他,拥有博浪沙八成所有权的朝廷,才是这座河港的大当家。
在这股势力面前,别说是他,就算是他父皇魏天子都只能选择妥协。
相信任何延误这座河港建设的人,必然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不得不说,当初三川之事,举国的贵族抱团联合起来对宗府施压,纵使是赵弘润也只能妥协,顶多就是扳倒赵泰汝、赵来峪等宗老出出气,却不敢报复真正的罪魁祸首,原因就在于,“举国权贵”这四个字,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在看到赵弘润沿着搭板下了船之后,众青鸦众叩地抱拳,摆出恭迎的架势。
首先冶造局是朝廷机构,虽然由赵弘润执掌,但本质是属于国家的;而肃氏商会,通俗点说赵弘润占到约四成左右利益,其余六成,则归于那些地方上的肃王党势力,可以理解为后者以出人、出力、出钱的方式加盟。
“都起来吧。”
就在赵弘润站在船上瞅着河港的建设进展时,他脚下的船已驶离了这一带,进入了浚水。
但是这不要紧,反正赵弘润也不指望那些人能真正帮助他什么,他想要的,只是分化那些反对他的贵族。
进入浚水之后,船只的行驶速度立马就慢了下来,这也难怪,毕竟浚水的水流速度与大河不可相提并论。
此次赵弘润返回大梁准备与国内那些垂涎河东四令的国内贵族摊牌,之所以底气十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与三年前的势单力薄不同,如今他身背后,亦有一股贵族势力在支持他,虽然大多数是些不入流的贵族。
但即便如此,赵弘润仍然赶在黄昏前,直接在大梁京畿的地段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