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角力
正因为这样,明知老八赵弘润要打压苑陵侯酆叔那批人,庆王弘信还是得死保前者。
“殿下?”颜朗吃惊地看着庆王弘信,那表情仿佛是在说:既然殿下已看清了形势,为何还要执意与肃王为敌。
毕竟,在成陵王赵燊倒向肃王弘润之后,谁都猜到后者必定会想方设法打压苑陵侯酆叔等另外一批国内大贵族,而苑陵侯酆叔等这批国内大贵族,亦在迫于形势的情况下,投奔了他庆王弘信。
庆王弘信静静地听着宗卫长颜朗的分析,并未开口否认,相信他也是认可了后者的发言,但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沉声说道:“你还没有看清形势,颜朗。事实上,老八针对的不是本王,而是‘苑陵侯酆叔’等国内的大贵族,你明白么?……他用这种方式逼本王乖乖就范的真正目的,是他准备打压‘苑陵侯’那一批人,既非是针对本王,也并非是义助雍王。”
这才是庆王弘信与肃王弘润两者间的尖锐矛盾所在——一方要打压苑陵侯等人,另一方则要死保。
暂且不提太子赵元伷,靖王赵元佐被流放南梁整整十七年,才被召回大梁,人的一生,有几个十七年?
上一辈就是绝佳的例子:支持魏天子的“禹王赵元佲”功成名就,怡王赵元俼富贵荣华,可敌对方呢?太子赵元伷暴毙、靖王赵元佐被流放南梁。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襄王弘璟可以投靠雍王,因为就前者那点势力,仍不足以让雍王视其为争夺大位的宿敌,但他庆王赵弘信则不同,他是能够带给雍王威胁的。
倘若这样,雍王弘誉坐稳了储君位置,待其日后荣等大位后,襄王弘璟多半还能捞到一个封王,而他赵弘信呢?
倘若雍王果真荣登大位,能容忍他赵弘信?
本来颜朗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没想到庆王弘信竟然意动松口了,遂精神一振,继续劝道:“卑职以为还不晚……前两日在王府上,殿下已多番忍让,可最终肃王还是不依不饶,这次也是,相信肃王心中也有数。依卑职看来,肃王只是想让殿下服软,并非真心要与殿下相互视为仇寇……肃王素来聪颖,他自然懂得,这个时候与殿下为敌,只会让雍王白白占了便宜,虽说肃王与雍王以往走得颇近,但相信还未到为了雍王而与殿下势不两立的地步。”
撇开这一层,庆王弘信与肃王弘信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
庆王弘信闻言瞪了一眼颜朗,一张嘴似乎正要骂人,但不知为何,他张了几下嘴,最终也没有将骂人的话骂出口,反而长长叹了口气:“晚了。”
听了这话,宗卫长颜朗丝毫不感觉意外,毕竟他曾经就奉劝过自家殿下莫要与襄王弘璟这等两面三刀的奸诈之徒为伍,然而,庆王弘信却用一个非常浅显直白的道理说服了他:若他赵弘信不接纳襄王弘璟,襄王弘璟就会倒向雍王。
不出意外,若事情果真到了那种地步,南梁王赵元佐的遭遇,就是他赵弘信的前车之鉴。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走到窗户旁,手扶着窗棂,皱着眉头说道:“老三,谈不上是盟友……他以往的做所作为你也瞧见了。当初东宫势大的时候,他依附雍王对付东宫,后来雍王监国了,执掌大权了,他又靠向本王,似这等两面三刀之人,我岂敢对他推心置腹?……我需要盟友,真正能够支持我的盟友。”
因此,他赵弘信与雍王弘誉之间,不存在彼此共存的局面,倘若有朝一日赵弘誉登基为魏国君王,那么到时候,他赵弘信最好的结局,也只是被封到一个偏远地区为王,从此再难返回大梁。
仿佛是猜到了颜朗心中所想,庆王弘信正色说道:“关键就在于,我不能坐视苑陵侯那批人被老八打压……我若想取代赵弘誉,就必须得到苑陵侯等人的支持,这也是我一开始借‘河东四令’之事为饵,诱使国内各地方诸侯支持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