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君臣斗智(二)
“诶?”
看着眼前这五位一本正经的内朝大臣,赵弘润着实头疼——比裁决崔咏与张启功之间的矛盾还要头疼十倍。
杜宥愣了愣。
因此,他对赵弘润的话置若罔闻,将此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片刻后,看着太子赵润手持鱼竿坐在池子旁,杜宥张了张嘴,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狠狠瞪着冯玉,纵使是杜宥这等谦谦君子,此刻在心中亦气地爆了粗口:这明摆着就是强词夺理、信口雌黄,亏你冯玉居然会相信!
但遗憾的是,他这种处理朝政的方式,臣子们却无法接受。
吸了口气,杜宥平复了一下心神,随即,正色说道:“太子殿下所言‘妙法’,恕臣闻所未闻,臣以为,若太子殿下要磨砺心性,还需实际,莫要……空想。”
赵弘润唯一懈怠的,就是没有坐在垂拱殿,与内朝大臣批阅那些奏章——他认为,他钦点的内朝班底,足以应付那些奏章,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掌握好魏国这艘战船的船舵。
他说得很婉转。
他这话,并非是威胁,当然杜宥也从来不怕威胁,作为礼部的长官,杜宥自然是一位极有风骨的官员。
这、这不对啊!
可能是被五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赵弘润坐了起来,看着杜宥眨眨眼睛说道:“杜宥大人,本王一向是很尊敬杜大人的……”
再比如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临洮君魏忌,这两位正在积极备战的魏国名将,其麾下军队的状况,以及筹备的粮草等食物,都会陆续上禀赵弘润。
听闻此言,赵弘润好似受教般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随即点点头说道:“杜大人所言极是,空想,怕是当真难以磨砺心性……本王受教了。”
比如说宋郡那边的事,哪怕相隔千里,但赵弘润还是非常清楚宋郡那边发生的事。
说罢,他吩咐小太监高力道:“高和,替本王取一副钓竿来。”
平心而论,赵弘润这些日子虽然看上去好似在偷懒——好吧,实际上他就是在偷懒,但话说回来,他也把握着总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