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赵来峪的毒计
理由很简单,因为安陵虽说是大县,但县内人口总共也就三四万左右而已,倘若一下子涌入五万左右的难民,那么城内的资源自然要被难民夺走一大半。
当然,也越排外。
“……有你的!”
越是经常遭到外族进犯的县城,当地的县民就越团结。
目视着赵来峪良久,赵弘润的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因为那些魏民很清楚,在当遭到楚国进犯的情况下,唯有一国的同胞才会与他们并肩作战。
倘若安陵的资源无穷无尽,那倒是无所谓,可问题是,安陵无论是住宿还是粮食,它有是有限的,既然人多了,那么自然而然每个人分到的东西也就少了。
不可否认,赵来峪的这条毒计,亦是绑架民意,但他着实要比王氏一门前几日想出来的昏招高明地多,何止高明几倍。
他们会想:鄢陵人受难,那是楚人造成的,为何你们要跑到我安陵,来分我安陵的资源?
尽管不想承认,但赵弘润不得不承认,倘若赵来峪果真用了这招毒计,他赵弘润的确会陷在其中,无法抽身,并且,会让他先前所做的一切付之流水。
因此,安陵县不像召陵县那样切身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在城内贵族的教唆下,县内的魏人显得很冷漠。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来峪这回并没有让赵弘润感到失望,这个屹立在宗府二十余年不倒的老人,的确值得他赵弘润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应付。
只有像召陵县,像这种经历过楚国侵略、屠杀的县城,当地的民众才会抛弃私念、同仇敌忾,宁可城内人人每日只喝粥,也会将城外投奔而来的难民迎入城中,分给他们食物。
只不过,这恐怕也是二人最后一次交锋了:既然赵来峪将这种毒计都亲口告诉了赵弘润,就意味着,他已经不想再与赵弘润斗下去,也意味着,赵弘润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将这个可恶的老头子按倒泥里去。
人心,都是存在自私的。
此时此刻,赵弘润终于明白,为何赵来峪能屹立于宗府二十余年不倒,这位他应该称之为三叔公的老人,的确是有能耐的。
“老东西……”
可以说,安陵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场危机。
赵弘润目视着赵来峪,沉着脸嘀咕了一句。
但安陵不同,当年的楚魏之战,由于赵弘润及时率领浚水军赶到鄢陵战场,以至于当时平舆君熊琥以及后来暘城君熊拓的楚军,皆被攻到安陵就被赵弘润与浚水军打败。
若在当初大梁,相信赵弘润在听到这句“老东西”后会勃然大怒,但是此时此刻,赵来峪却唯有得意,因为赵弘润这种语调的“老东西”,在他听来不亚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