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更
宋福生的大伯娘速度也极快,跟在马老太身后就走。要不说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敌人呢。
而眼前的这些松树有多高呢,宋茯苓目测,最矮的树相当于现代楼房三四层那么高,大多都是五层到十层楼那个高度。
她四处瞅了瞅,猫腰找了根树枝就奔远处去。
不过,相等于十层楼那么高的树,整个树身会粗的根本抱不了,两手环不住,想爬上去是虚妄。
马老太听完在心里不停重复着,一两,一两。
有时候,用城门官徐主事曾脑补的原话就是:运气这事谁能说得清。
此时不止四壮,就她埋头挖蘑菇这么一会儿时间,附近的三十几颗松树上全都有人,高铁头和大郎哥他们都在那上面,有的人身上绑了绳子,有的根本就没绑,因为绳子不够用。
没人听她那个。
还有十几个正在往上爬的,爬着爬着经常会踩秃噜掉下来,却一遍又一遍不放弃的再往上爬,累的满头大汗。
钱佩英跟着补充道:“应该没有多少了,不行回来吧。都长在树根底下,天冷,这是凑巧松针落下盖上才留下的。”
在现代时,宋茯苓曾经看到有在楼房外粉刷的师傅,那些师傅们坐在一个像桶似的东西上,手上握着刷子,每每当她经过时,粉刷师傅如果唰的一下快速降落,都会给她吓一跳,替人攥拳紧张。
噢,难怪了,这回支耳朵听宋福生讲话的都听明白了。说治病他们就懂,病,那是谁都敢治的吗?但凡进药铺子指定贵。
可想而知,眼前的一切可不是现代社会,没有那么多保险措施,他们这伙爬树的人要比那些楼外面的粉刷匠更危险。
“你们也别不信,这叫药用菌,往药铺子里卖的,五六年才能产出一回,五六年,人这一辈子才能活几个五六年,它能不贵吗?”
马老太敲完一袋子松子了,捶了捶酸疼的腰又拽过一袋子,发现小孙女傻愣愣的站在那,“想么呢,不干活。”
她爹就在那半截树上挂着呢,听说话就知道累够呛,说没脚轧子太耽误功夫。
宋福生服了这些听风就是雨的老太太们,冲她们身后喊:“不准走太远。”
这伙相对笨的人,基本上都是年岁三四十往上的,或是肩膀有伤还没好的,即便爬不到树顶上,那他们也有招。
王婆子和郭老太太相对慢半拍,还捡么松树塔敲打什么松子啊,找蘑菇,找多多的蘑菇,娘呀,一两一两的卖,先整它几筐,回头落定盖一排房子。
他们用手中的大长树枝子,费劲的抽打松树上端的松树塔,劈里啪啦熟透的松树塔就会掉下来。